科技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 :

   829-30日,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組織有關專家,在北京對中科院過程工程所和青島能源所聯合研發成功的“低濃度稀土溶液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技術及裝置”科技成果進行了會議評價和鑒定。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國成、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懿、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有研稀土副總經理黃小衛、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所研究員陳繼、中國五礦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五礦(北京)稀土研究院院長廖春生、南昌大學教授李永繡、包頭稀土研究院教授馬瑩、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秘書長馬榮璋、副秘書長王曉鐵等專家出席了科技成果鑒定會。與會專家領導聽取了技術負責人黃焜研究員的工作和技術總結報告,審閱了相關技術資料,并親臨技術實施現場—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東江足洞稀土礦進行考察,對該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

   低濃度稀土溶液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技術及裝置是中科院過程工程所劉會洲研究員團隊聯合青島能源所、虔東稀土集團歷經近7年時間磨礪研發成功的原創技術,已申請6項中國發明專利。該技術具有以下先進性和創新性:

   1、解決了如何將極小體積的有機萃取劑油相的傳質表面積最大化、并在流動過程中如何均勻分散在大體積水相中的技術難題。由于萃取反應發生在氣泡表面油膜薄層,界面效應強化了萃取傳質的效率,傳質推動力大,適用于從低濃度稀土溶液中回收稀土。萃取過程水油相比高達600以上,萃取反萃后稀土溶液濃度可富集上千倍,可實現與現行單一稀土萃取分離工藝直接銜接。新技術相比傳統工藝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可直接用于從含稀土離子濃度< 100 mg/L(以REO計)的極稀溶液中經濟、高效地萃取回收稀土。

   2、氣泡表面有機萃取劑油膜層易控制破膜聚集,有機萃取劑在萃余液中夾帶損失極少。解決了傳統液膜萃取需外加表面活性劑易引起乳化、破乳困難的問題;解決了易乳化萃取體系大相比萃取操作時,油水分散和聚并的矛盾;也解決了大流比萃取時的高比負荷操作易導致液泛的技術難題。經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后,一次過柱水相開路排出的萃余液中殘留的總稀土濃度<0.1mg/L,總磷P < 0.3 mg/L,COD < 50mg/L。

   3、離子型稀土礦的低濃度硫酸稀土浸礦液采用新工藝技術萃取富集后,萃余液含油量極低,可循環用于浸礦,是從低濃度溶液中回收稀土的創新工藝。

   4、本項目技術先進,工藝簡單,萃取過程穩定,經濟效益顯著,有很好的工業應用前景。

   目前,新技術正在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東江足洞稀土礦實施,已建成一條日處理100-300m3稀土浸礦液的工業試驗示范生產線。隨著該技術推廣應用,將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的整體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議進一步完成工業試驗,早日實現工業化推廣使用,促進稀土行業發展。


與會專家赴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東江足洞稀土礦現場考察

成果鑒定會現場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