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邀請有關專家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對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聯合連云港市贛榆區水產科學研究所、連云港贛榆佳信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和連云港仙忠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實施的“硬殼蛤產業化育苗和養殖技術”進行了現場驗收。
硬殼蛤是雙殼類簾蛤科埋棲性貝類,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沙質、沙泥質和泥沙質底質均可生長,自然分布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北起圣勞倫斯灣,南至墨西哥灣,從潮間帶至水深15米的海底均有其分布,于1997年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張福綏院士等人從美國首次引入我國。
經過近20年的努力,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系統研究了硬殼蛤生理生態學和生物學特征,解決了硬殼蛤親貝性腺促熟、幼蟲孵化、幼蟲培育、采苗、苗種中間培育和池塘養殖等關鍵技術,建立了一套以“基礎研究-高效育苗-池塘養殖”為主線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硬殼蛤規?;绶N繁育和池塘養殖技術體系和產業鏈,實現了硬殼蛤苗種繁育和養殖的產業化。
經過10余年的推廣,硬殼蛤在連云港市贛榆區形成了較大的產業規模,2016年贛榆區池塘養殖面積達到1萬畝,年產值約2400萬元人民幣。規格為500-1000粒/斤的苗種經過7-8個月的養殖可長到商品貝,現場測量,平均殼長達到51.36 5.84mm,平均體重達到45.84 19.10g,成活率達90%以上,平均產量為420kg/畝。
硬殼蛤產業化養殖的成功,為我國海水養殖業增添了新的養殖對象,進一步加速了我國池塘的綜合利用,為沿海企業和漁民增加了新的創收途徑。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養殖的硬殼蛤商品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