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 :

  近日,應用藻類學雜志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刊出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藻種質庫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利用多態性微衛星(SSR)標記手段,針對黃、東海大量漂浮銅藻開展了多年的樣品收集和微衛星開發及分析工作,在漂浮銅藻來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銅藻(Sargassum horneri)是一種常見的潮下帶大型褐藻,定生于海底巖礁上,單棵銅藻長度可達10m、重量可達5kg以上,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沿海島嶼周圍。從2010年開始,在我國黃、東海發現有大量漂浮銅藻,以2016年最多。這些漂浮銅藻交纏在江蘇灘涂的條斑紫菜養殖伐架上,給紫菜養殖產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長久以來尚沒有足夠的生物學證據來解答“漂浮銅藻從何而來”這個問題。國家藻類產業技術體系研發中心依托單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藻種質庫科研團隊針對這個問題開展了多年的樣品收集和微衛星開發及分析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研究團隊利用多態性微衛星(SSR)標記對黃、東海13個代表性漂浮種群和3個代表性定生種群遺傳結構和親緣關系進行分析,結果顯示:(1)相同年份漂浮銅藻的親緣關系相近,而不同年份差異顯著;同一漂浮種群內部也存在遺傳分化。因此推測不同年份漂浮銅藻起源于不同的地點,同一漂浮種群的個體也可能源自不同地點??傮w而言,黃、東海漂浮銅藻呈現多點起源、長期存在的特點;(2)向北漂浮的銅藻能夠完成生殖過程并在漂移的路徑上形成定生的種群。  

  論文鏈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811-017-1296-y。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