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尹寶樹團隊楊德周研究員等與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黃瑞新教授等合作,在邊界流入侵陸架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合作撰寫的文章“地形 螺旋和黑潮向岸入侵”于2018年1月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發表。
世界大洋及邊緣海的物質和能量交換對近海動力環境和生態系統具有重要影響,長期以來大洋水入侵陸架邊緣海的形式及其支撐理論一直是國際上懸而未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文章首次提出了邊界流入侵陸架的地形 螺旋動力學理論(如下圖),回答和解決了上述科學問題并填補了大洋環流理論和陸架動力學理論之間長期缺失的一環。
該理論在世界大洋具有普適性,即當大洋邊界流遇到強烈變化的地形時,均會產生地形 螺旋,從而引起邊界流入侵分支在垂向的螺旋狀結構(如下圖),為邊界流分叉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論解釋。研究成果對更深入理解大洋對陸架動力環境和生態環境變化的影響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地形 螺旋和黑潮向岸入侵分支
文章鏈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advanced/search/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