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 :

  環境中的殘留的有機污染物對土壤、農作物、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其環境行為已成為研究領域的熱點,這對有機污染物檢測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檢測多采用色質譜聯用技術,存在樣品采集運輸時間長、前處理過程繁瑣、分析周期長等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科研人員研發了高效富集技術和高通量檢測技術等有機污染物檢測技術,這些新技術標志了有機污染物檢測的發展趨勢,也成為影響有機污染物環境行為特征研究的關鍵因素。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王顏紅研究員長期致力于檢測技術研發,帶領團隊基于分子印跡傳感技術開展了有機污染物檢測新方法和新裝置的研發工作,以期研制精準、便捷的環境有機污染物快速分析儀器。團隊前期研究開發了有機污染物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柱、分子印跡膜電極、分子印跡陣列傳感速測卡和分子印跡光子晶體速測卡等技術或材料,相關技術材料已成功應用于多種有機污染物的快速檢測,發表論文12篇,申請專利4項。 

  近日,該團隊在有機污染物檢測技術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開發了一種融合分子印跡技術、量子點編碼技術和流式微球技術的高通量檢測方法。該方法以量子點修飾的分子印跡微球構建流式熒光傳感單元,利用分子印跡技術的特異吸附性實現對有機污染物的專一、高效富集,通過吸附分子與量子點其在傳感單元表面發生量化熒光猝滅反應,利用流式技術快速精確采集傳感單元熒光信號,建立待測物濃度與熒光強度的相關性,實現環境樣品中有機污染物的高通量快速檢測。采用該方法對環境水樣進行測試,對毒死蜱的檢出限可低至0.01 mg/L,回收率達92.8 4.8 %;克百威檢測限可低至0.2 g/L,回收率達94.1 3.7 %,可在1.5小時內完成測試。該方法從原理上詮釋了對待測物專一識別與快速分析的可行性,且操作簡單,耗時短,為有機污染物的高通量檢測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團隊正在進行配套檢測儀器的研制,努力將該成果盡快推向科研應用,為環境領域有機污染物研究提供技術。 

  以上研究成果以“A Novel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Chlorpyrifos by Combining Quantum Dot label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with Flow Cytometry”和“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Quantum Dot-bas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Composites for Optosensing of Carbofuran in Water”為題分別發表在Analytical LettersAnalytical Sciences期刊上,張紅副研究員、周強博士分別為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均為王顏紅研究員。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國科學院儀器設備功能開發技術創新項目和沈陽市國際合作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1 2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