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化物所能源研究技術平臺核磁技術研究組(DNL2004)自主研制一套電化學-液體核磁共振聯用裝置,已成功實現二氧化碳電還原、乙醇和葡萄糖電氧化的核磁共振原位表征,現向所內外開放檢測服務。

電化學-核磁共振(EC-NMR)是一類結合電化學和核磁共振方法、可實現亞赫茲譜分辨率或微米范疇空間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原位光譜電化學檢測技術。其中,電化學-液體核磁共振通過恒電位儀監測調控電化學反應中電勢電流的變化,同時通過液體核磁共振提供電化學反應中間體和產物、反應動力學等信息,實現電化學和核磁共振數據的平行采樣。電化學-液體核磁共振原位檢測可廣泛用于評價電催化劑、輔助了解電催化反應機理和實時監測反應動力學等,在燃料電池、二氧化碳電催化轉化和平臺化合物制高值化學品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研制過程中,該團隊通過屏蔽線纜和低通濾波器等措施,解決了核磁共振和恒電位儀之間的相互干擾;通過三電極和核磁管的特殊設計,提高了檢測靈敏度和譜峰分辨率。該裝置具備二氧化碳/氮氣等氣氛下電催化核磁共振原位檢測和電催化劑低溫反應監測與評價能力。
該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儀器設備功能開發技術創新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