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 :

  1月14日,我國首套具有長期、定點、智能剖面觀測功能的超大型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簡稱“三錨平臺”)在我國東海海域成功布放,正式加入中國科學院近海海洋觀測研究網絡東海海洋觀測研究站觀測陣列。該設施的投入運行結束了我國近海海域缺少長期、定點、實時進行剖面水體觀測設施的歷史,大大增強了東海站的組網觀測能力,提高了觀測參數的豐富度,將為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作用。

布放后在位運行的三錨平臺

  三錨平臺是目前國內首套直徑最大、觀測參數最全、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海上綜合觀測和試驗平臺,研制目的是解決我國近海剖面水體觀測數據難以長期、定點、連續獲取的難題,是觀測技術方面的一項創新性應用工程。研制團隊通過多年的觀測經驗積累,借鑒目前廣泛應用于我國近海的10米大型觀測浮標安全性高的優勢,拓展浮標體觀測直徑創造更大和安全的水下觀測空間,增加智能判斷和視頻控制功能。三錨平臺的基本結構是由一個中心主浮標體和三個外圍保護浮鼓及配套錨系組成,有效解決了傳統單錨系浮標在進行水下剖面觀測容易造成設備纏繞的問題。中心主浮標體采用直徑15米的圓盤形結構,具有抗破壞能力強、穩定性好等優點;外圍三套浮鼓的設計使三套錨系遠離主浮體,為主浮體的中心觀測井預留剖面觀測通道,加上智能判斷功能有效避免了錨鏈與剖面觀測的設備的纏繞,從而可實現水體剖面數據實時觀測。三錨平臺的智能判斷功能,也是一大創新,在惡劣天氣下,當風、浪、流數值超過安全閾值時可將剖面觀測設備安全回收,待海況好轉時又可自動投入運行。 

  由于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采用三錨系留系統的特殊系泊方式,布放難度十分巨大。為此,全體技術人員提前五天到達現場進行布放準備工作,包括物資清點、錨系連接、傳感器標定檢測、絞車調試和安全系統檢查等,僅僅布放工序就有61項,需要逐一詳細核查。布放前夜,完成裝船和物資清點后,黃、東海浮標觀測站負責人召集全體布放人員再次進行方案任務部署和應急預案推演,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上海海洋氣象臺作為協助單位均分別負責現場定位、船舶溝通和氣象保障,兩條施工船舶的主要技術骨干也提出一些具體布放建議。

三錨平臺拖帶過程

  13日10時,隨著拖帶平臺船舶的轟鳴聲,兩條工程船拖著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保護浮鼓及相關物資從衢山島出發。經過10多個小時約40海里的拖航,于14日凌晨準時到達指定海域。兩條作業船協同作業,首先將三套浮鼓分別布放就位,然后逐一完成主浮標體與保護浮鼓的連接工作。由于三錨系留系統的特殊結構,主浮標體與最后一個浮鼓的拼接工作極為困難,該階段也是前期預案推演的重要內容。從凌晨四點開始,經過近14個小時的緊張工作,最終兩條施工船舶遵循布放方案的協同調度,順利完成了整套系統的布放。自此,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正式入列東海海洋觀測研究站觀測陣列,開始長期、定點、實時的剖面觀測數據獲取。 

  平臺研制得到了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財政部修購專項資金、中科院裝備研制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支持,研制和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江蘇新華航標廠、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等單位的大力協助和支持。

三錨平臺布放現場

三錨平臺布放現場

技術人員登標進行航標燈安裝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