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黑土占全國耕地的17%,東北糧倉是我國糧食安全的“穩壓器”,占全國糧食供應的33%。中國科學院針對東北地區黑土地退化嚴重、地力透支等威脅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大問題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

  科學傳播局王秀全副局長、新聞聯絡處王嵩副處長、科技促進發展局綜合處田原副處長、農業科技辦公室韓永濱副主任及生物技術處楊萍研究員等中國科學院領導,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科技日報、工人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國青年報、農民日報、中國網、中國科學報、吉林日報、吉林廣播電臺、吉林電視臺等20余家媒體記者一行,在2021年5月11日對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保護性耕作研發基地(梨樹基地)進行了調研。沈陽生態所副所長方運霆研究員、保護性耕作研發團隊首席張旭東研究員、農業中心主任呂曉濤研究員、黨群辦公室葉漢峰和研發團隊骨干何紅波研究員、解宏圖研究員、魯彩艷研究員、鮑雪蓮副研究員、張玉蘭副研究員及姜楠副研究員等陪同。

  張旭東研究員為大家講解了基地建設的初衷和歷程,利用土壤剖面生動地講述了黑土層的形成與概念、黑土退化及面臨的安全問題,耕作制度改革與保護性耕作研發的必要性,讓大家直觀切實地感受到了黑土地保護的重要性。張旭東研究員還帶領大家參觀了“梨樹模式”下不同耕作方式以及保護性耕作下理論機制的試驗研究,結合理論和實踐對保護性耕作進行介紹。記者們行走在秸稈覆蓋田地里,切身感受保護性耕作帶來的改變,并對正在布置試驗、采樣和播種的老師學生們進行了自由采訪。王秀全副局長感受到基地老師學生吃苦耐勞,踏實肯干和其樂融融的團隊氛圍,肯定了青年科技工作者“國有疑難可問誰,強國一代有我在”的精神,期望他們成為有膽識、有擔當、有才學的一代青年,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參觀結束后,大家回到研發基地會議室進行座談,方運霆副所長致歡迎詞。張旭東研究員就基地建設以來的“大事記”,東北黑土地保護“梨樹模式”的創建和應用以及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下遼寧示范區的建設和展望為大家進行了介紹并與各位記者朋友們進行了深入討論。最后記者們還對農村合作社代表楊青魁進行了關于保護性耕作的采訪。王秀全副局長高度肯定了基礎科學與“梨樹模式”的發展對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貢獻,表示期待下一次更深入的考察。

  本次走進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保護性耕作研發基地(梨樹基地)活動在大家的熱烈討論中結束,大家均表示受益匪淺并期待下一次深入考察。本次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專題考察活動為記者朋友們后續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報導與宣傳工作奠定了基礎。
  張旭東研究員介紹保護性耕作研發基地
  
  方運霆副所長致歡迎詞
  
  王秀全副局長與基地學生合影
  
  保護性耕作研發基地考察與座談會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