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無機膜與催化新材料研究組(504組)楊維慎研究員、班宇杰副研究員團隊在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膜分離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利用原位界面組裝策略,構筑了表觀厚度為零、高度取向的膜-載體互鎖型復合微結構MOF膜,實現H2/CO2高效分離。
ZIF-L各向異相傳質速率理論模擬、膜-載體互鎖型復合微結構ZIF-L膜構筑理念與分離結果
金屬-有機骨架膜在低能耗化工分離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發展金屬-有機骨架膜的關鍵挑戰是膜的微結構設計,例如,降低膜層厚度以極大減小傳質阻力;調控膜的孔道取向以優化分子選擇性傳輸;強化晶界結構以最大程度減少缺陷流等。
本工作中,該研究團隊利用原位界面組裝策略制備了ZIF-L膜,通過調變配體濃度,可將膜層完全限制在載體孔隙內,形成高度取向的膜-載體互鎖型復合微結構(MIS),膜表觀厚度為零。ZIF-L膜的氣體測試結果顯示,其H2/CO2分離因子超過200,H2滲透率達4000GPU以上,性能位于工業應用目標區域。MIS-ZIF-L膜還展現出良好的機械穩定性,以硅橡膠墊反復刮擦膜表面,不會造成其選擇性下降。該工作為MOF膜的微結構設計提供了重要方向。
此外,該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微雪團隊合作,通過理論計算證實了膜材料各向異性傳質速率,為本項研究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前期指導。
相關工作以題為“ZIF-L Membrane with a Membrane-interlocked-support Composite Architecture for H2/CO2 Separation”發表在《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上。該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504組2016級博士研究生楊昆。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合作基金、中科院青促會等項目的支持。(文/圖 班宇杰、楊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