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谷飄香,又是豐收好時節。2021年10月16日,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退化黑土地地力恢復與產能提升沈陽示范區(沈北)的測產與采樣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沈北示范區針對遼寧稻區土地利用強度高,主要作物附加值低,農業產業化和農村持續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于春種時期分別布設了稻區地力保持與提升標準種植體系、稻作農業綠色種植技術體系以及提質增效綜合技術體系下單項與集成技術的應用與示范。根據不同技術體系劃分,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李曉軍研究員、姜楠副研究員、宮平助理研究員、張曉璐助理研究員以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春來助理研究員等人主持參與工作。測產全過程按照標準程序進行,確保樣本的完整、數據的客觀準確。此外,采集了各項實施技術體系下的土壤與植物樣本,旨在通過室內分析測定土壤養分、作物吸收以及稻米品質等多項指標,科學評價不同技術體系的效果。為技術的優化、集成與推廣等后續工作提供理論依據與數據支持,推進項目構建用得上、推得開、留得下的沈北稻作農田土壤地力保持與提質增效協調發展模式,支撐黑土地的可持續利用與農村產業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