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 :

  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大量的活性氮進入到近岸海洋生態系統中,改變了近岸區域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并引起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富營養化增加,低氧區擴大,藻華爆發,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等)。沉積物對海洋生態系統氮移除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對于區域尺度上沉積物氮素的移除過程及潛在影響因素還缺乏了解。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王超團隊使用穩定氮同位素標記技術結合分子生物學技術,對中國近海岸南北長約2500公里的沉積物樣帶進行分析(圖1),量化沉積物中氮素的移除過程、速率和潛在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反硝化過程和厭氧氨氧化過程是近岸沉積物主要的氮移除過程,其中反硝化過程約占總氮移除的90%(圖2)。沉積物反硝化過程受反硝化功能微生物數量(nosZ豐度)和細菌多樣性的直接影響;同時,非生物因素包括溫度、含氧量和可溶性有機碳含量也是影響反硝化過程的重要因子。通過地統計模型估算,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區域近岸沉積物反硝化的年際通量約為(9.2 Tg N year-1),約占全球海洋反硝化年際通量的4%。研究結果對深入了解近海洋生態系統氮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成果以“Biotic and abiotic controls on dinitrogen production in coastal sediments”為題發表于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期刊,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生物地球化學組孫立飛助理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王超副研究員和曾祥峰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方運霆研究員和賈永鋒研究員等參與了工作。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前沿重點項目,青促會人才項目(王超)等資助。 

  
  圖1. 沉積物反硝化速率的空間分布。(a)沉積物樣帶(紅色長方形),b)采樣點在四個海域(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中的分布,(c-f)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各自的反硝化速率,(g-j)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的總氮排放速率和反硝化速率
  
  圖2. 反硝化速率影響因素的結構方程模型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