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菌科(Hydnaceae)真菌隸屬于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雞油菌目(Cantharellales)。該類群真菌形態復雜,囊括了從匍匐型到直立型在內的多種形態特征;其營養類型和生態功能多樣,包括外生菌根真菌,腐生真菌,植物內生真菌以及地衣型和地衣生真菌等,在陸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齒菌科中還包括雞油菌等具極高食藥用價值的真菌種類。近年來分子系統發育與分類學相結合的研究手段被廣泛應用于真菌分類和系統學研究中,豐富了齒菌科真菌物種資源,但目前基于整個齒菌科乃至雞油菌目的多基因聯合分子系統發育研究在世界范圍內鮮見報道,該科各分類單元的系統發育關系,各類群形態、生態演化規律等尚不明確,我國對該類群真菌物種多樣性研究仍不深入。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生物多樣性組袁海生研究員團隊開展了對中國齒菌科真菌,特別是傘形類群的研究,分別對該科中雞油菌屬、喇叭菌屬、齒菌屬的屬內系統發育關系進行梳理,采用5個基因片段(nrLSU+ITS+mtSSU+RPB2+TEF1)聯合數據集,以最大似然分析和貝葉斯推導重建了雞油菌目系統發育樹,闡明了齒菌科在雞油菌目中的分類地位,確認了包含在齒菌科分類單元下的17個屬;擬合生態學、形態學、系統發育學特征初步推測了齒菌科物種由腐生、藻類共生/地衣寄生、到樹木共生的生態學演化過程,以及由菌核狀、匍匐狀、珊瑚狀到傘形的形態學演化規律;研究建立、描述和報道了三屬共29個新分類單元,包括8個新亞屬,17個新物種,2個同物異名種以及2個中國新記錄種。研究對進一步探討該類群真菌與宿主協同進化,以及真菌形態、生態演化規律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相關研究成果以“A phylogenetic overview of the Hydnaceae (Cantharellales, Basidiomycota) with new taxa from China”為題,于2021年12月23日在國際真菌學主流期刊Studies in Mycology(IF = 16.097)上在線發表。生物多樣性(菌物)組博士生曹婷為第一作者,袁海生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770028,31970017,31470148)、中國科學院戰略生物資源服務網絡計劃經典分類青年人才項目(ZSBR-015)以及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評估計劃等項目的共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