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臭氧層損耗和氣候變化這兩大全球環境問題的交互作用,2021年該委員會特邀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德國、英國等19個國家的48位科學家,于2021年7月-9月期間,圍繞以下8個核心章節進行了深入討論和評估:(1)臭氧層、紫外輻射與氣候交互作用;(2)空氣質量;(3)蒙特利爾協議的氣候效益;(4)陸地生態系統;(5)生物地球化學循環;(6)水生生態系統;(7)自然和合成材料;(8)人類健康。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王慶偉研究員再次受到該委員會主席Janet Bornman教授的邀請,參與撰寫了本年度“陸地生態系統”內容,重點評估了由大氣臭氧層和氣候變化驅動的極端氣候事件,特別是嚴重的干旱脅迫、災難性風暴、前所未有的熱浪和毀滅性林火、以及凍雨等災害,對陸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造成的直接危害,并強調由此引發的太陽輻射暴露程度改變(圖1),對陸地生物和生態系統碳循環產生深遠影響。
會議最后將8個章節內容進行匯編,形成了以“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UV radiation, and interactions with climate change: UNEP Environmental Effects Assessment Panel, Update 2021”為主題的評估報告。UNEP于2022年2月向所有成員國發布了該報告的“決策者簡要版”(圖2),為各國政府制定環境政策提供科學向導;并以學術論文形式在指定學術期刊Photochemical & Photobiological Sciences向全球科研界公開發布,以促進相關領域內的國際合作,為解決全球相關環境問題提供理論基礎。
更多內容參考以下鏈接:
?。?)政府決策者簡要版:https://ozone.unep.org/science/assessment/eeap
?。?)學術論文在線版: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3630-022-00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