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惠廷講述清原站建站的由來,20年來見證清原站為當地經濟發展、輸送高層次人才等方面做出的貢獻,并表達會繼續投身生態文明建設事業,助力清原站發展,講好“生態文明故事”。
郭秀銀回憶了建站初期的艱辛,總結了野外臺站成功的管理理念:遠見與格局、團隊與作風、堅守與文化、收獲與希望等;并即興做詩《清原站二十年》,抒發對清原站的牽掛和真摯的感情。
于立忠副站長匯報了清原站20年發展歷程,介紹清原站基本情況、定位方向、基礎條件、研究成果和未來計劃等?;仡櫧ㄕ練v程、分享珍貴照片以及照片背后的動人故事,感受建站初期前輩為清原站建設的付出與艱辛,以及從人才隊伍建設到科研平臺發展等,展現了清原站擁有的雄厚科研實力,并提出清原站未來發展的宏偉構想。
方運霆代表曾在站工作人員,對清原站提供的良好科研平臺,以及一直以來對科研人員在各方面的支持表示感謝。希望未來清原站能夠在這片森林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沈陽農業大學李秀芬教授作為畢業生代表,作題為“感恩遇見,憶往昔,繼往開來”的報告,感恩清原站作為“娘家”提供科研平臺、導師指引和嚴格訓練等,與在清原站工作的兄弟姐妹共同回憶過往辛勤歲月,期待清原站繼往開來,腳踏實地,潛心科研,以昂揚之志、拼搏之資,書寫未來輝煌。
學術報告環節,在站開展工作孫濤研究員、康榮華研究員、朱飛飛副研究員、劉冬偉博士分別作了題為“根系輸入是溫帶森林土壤碳庫的主要來源”、“森林生態系統與大氣之間氮氧化物交換通量的觀測”、“森林植物氮吸收偏好研究”、“增溫對森林土壤碳氮循環和樹木生長的影響”的學術報告;依托清原站取得博士學位的閆濤研究員(蘭州大學)、胡里樂研究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調查規劃院)分別作了題為“落葉松人工林生態與培育”和“我的生物多樣性艱難探索之路”的報告;在場專家對上述報告進行點評并提出寶貴意見。會后,參會人員現場考察清原科爾塔群、水文站網、森林野外增溫平臺、科研樣地群、多功能數據中心和站史館等科研平臺與設施等。
守護青山二十載,揚帆啟航創新篇,歷經20年不懈奮斗、辛勤耕耘、持續求索,清原站從所級站,到CERN站,再進一步到國家站,已初步建成集觀測、研究、試驗、示范、教學、科普和開發于一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野外研究平臺。未來清原站將以“立足東北、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為新起點,以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為主體,兼顧“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系統,擔國家責,做國家事,積極籌建“超級站”,持續為保障國家生態安全、重大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為實現“兩山論”、“碳中和”、“黑土地保護”等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提供科技支撐和重大咨詢建議。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繼續前行,譜寫新篇章。
清原站建站20周年正式慶典與相關學術活動將于稍后舉行。
朱教君致歡迎詞
朱教君和方運霆為上官惠廷和郭秀銀頒發“創站貢獻獎”
方運霆代表曾在站工作人員講話
會議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