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科院海洋所孫虎元博士等發明的“一種用于現場監測耐候鋼銹層腐蝕的電化學探頭和測量方法”正式獲得授權并成功穩定應用于濰萊高速鐵路項目耐候鋼腐蝕監測系統中,并安裝在濰萊高鐵萊西站。。
這是首次將在線腐蝕監測技術用于高鐵關鍵部件在線腐蝕監測的示范工程,它可以實時在線監測耐候鋼均勻腐蝕的腐蝕速率,并為耐候鋼腐蝕測量及腐蝕機理研究提供基礎數據。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濰萊高速鐵路項目于2018年1月1日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11月26日正式通車,該項目是山東省“三橫”高速鐵路網中的“中部通道”,是2020年度山東省交通運輸科技計劃。鐵路正線線路長122.631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小時,自西向東橫穿濰坊東北部、青島市北部。線路起自濟青高速鐵路濰坊北站,止于青榮城際鐵路萊西北站,是我國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濰萊鐵路120+82m鋼桁梁為變桁高下承式鋼桁梁。共18個節間,主桁寬10m,桁高13m~25m。鋼梁主體結構采用Q370qENH。橋面系鋼橋面板采用不銹復合鋼板321-Q370qENH,鋼結構工程量2900余噸,首座免涂裝使用的高速鐵路全焊接耐候鋼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自2020年起就參與了該工程的耐候鋼腐蝕性監測和穩定性評估的論證、勘察及投標工作,承擔了濰萊鐵路耐候鋼桁梁腐蝕監測系統的研制和供貨及耐候鋼銹層穩定性評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