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氫鍵的直接選擇性羥化是合成化學領域長期以來面對的一項重要挑戰。隨著對高選擇性生物酶的發掘和改造,國內外多個研究組在酶促碳-氫鍵的選擇性氧化方面已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然而,對給定底物任意位點上的碳-氫鍵實現區域和立體選擇的多樣性羥化仍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夢幻般的挑戰(dream reaction)。
青島能源所叢志奇研究員帶領的單碳酶催化研究組近年來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雙功能小分子協同P450酶催化”概念,建立了人工P450過加氧酶系統(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7628, selected as Very Important Paper, Highlighted by Chemistry Views),先后實現了氣態烷烴分子選擇性羥化(ACS Catal. 2019, 9, 7350)、木質素單體化合物選擇性脫甲基化(Catal. Sci. Technol. 2020, 10, 1219)、苯乙烯高度R-對映選擇性環氧化(Chem. Sci. 2021, 12, 6307,Featured in “hot off the press” in Nat. Prod. Rep. 2021, 38, 1053),為解決碳-氫鍵選擇氧化這一世界性科學難題提供了獨特方案,也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
研究人員在人工P450過加氧酶催化的烷基苯羥化反應中發現,外源雙功能小分子對反應產物的化學、區域和立體選擇性均有一定影響,由此萌生了利用外源分子調控和干預工程化酶催化行為的思路,進而開發出外源分子協同P450酶共進化的蛋白質工程新策略,獲得了分別適配不同雙功能小分子的多個不同版本的P450BM3突變酶,通過這些雙功能小分子與突變酶的特定組合,分別實現了對烷基苯全部潛在羥化產物中半數以上的高度區域和立體選擇性羥化,化學選擇性和區域選擇性最高均可達>99%,對映選擇性最高可達>99% ee,最高催化轉化數(total turnover numbers)可達81000,催化性能遠優于目前任何已報道的天然或工程P450酶。此外,研究人員還通過共結晶結構解析、大分子動力學模擬以及量化計算深入研究了產生高度選擇性的分子基礎和酶化學機制,揭示了羥化過程中不同外源分子與突變酶組合對不同反應位點碳-氫鍵的偏好性和產物特異性的協同控制效應。上述工作為實現在任意位點對給定底物進行羥化編輯修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顯示了外源分子協同酶催化策略在拓展生物酶催化在合成化學中的應用邊際方面的巨大潛力。
相關工作近日已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Angew. Chem. Int. Ed.《德國應用化學》。青島能源所陳杰博士、東升博士,廈門大學房文涵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青島能源所叢志奇研究員、馮銀剛研究員和廈門大學王斌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島市創新領軍人才計劃、山東省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山東省博士后創新項目、青島能源所和山東能源研究院基金等的大力支持。
圖1雙功能小分子協同P450過加氧酶催化烷基苯的區域及立體選擇多樣性羥化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5088
Chen, J.#, Dong, S.#, Fang, W.#, Jiang, Y., Chen, Z., Qin, X., Wang, C., Zhou, H., Jin, L., Feng, Y.*, Wang, B.* and Cong, Z.* Regiodivergent and Enantioselective Hydroxylation of C-H bonds by Synergistic Use of Protein Engineering and Exogenous Dual-Functional Small Molecules. Angew. Chem. Int. Ed. 2022, e202215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