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公布了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簡稱“海洋十年”)第五批研究計劃和項目情況,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聯合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海洋研究機構共同申請的“多重脅迫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Health of Ocean under Multiple Ecosystem Stressors,簡稱“HOMES”)國際合作項目正式獲批。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不斷升級,地球上海洋生態系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海洋生物多樣性是確保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和復原力的關鍵,然而人類活動影響使得海洋生物多樣性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衰退。為解決這些緊迫問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向聯合國“海洋十年”申請了“HOMES”國際合作項目,旨在通過多學科交叉和跨學科創新來研究、理解和制訂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可行方案。研究主要聚焦印太交匯區,該地區不僅是人口最稠密地區(超過40億人),也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中心,是跨越多尺度、多圈層的物質和能量交匯區域。該地區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和演化與構造過程、古海洋環境、氣候變化和生命過程密切相關,加強和協調跨學科海洋觀測對于更好地了解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現狀和趨勢至關重要。
“HOMES”國際合作項目聚焦海洋大陸獨特的海洋環境,強調利用多學科方法和跨學科的理論創新,特別是人為、生態和環境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了解該地區海洋生物多樣性狀況、演變和機制至關重要。該相互作用是海洋-氣候關系的一個關鍵方面,但尚未得到充分探索。
基于西北太平洋海洋環流與氣候實驗(NPOCE)項目發展的海洋觀測網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2021年提出“印太交匯區綜合調查——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I3PCC-MEB)”區域合作計劃。2021年4月,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西太分委會在第十三屆政府間會議上成立了I3PCC-MEB工作組。該工作組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主導,旨在確定印太交匯區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優先問題,并加強和拓展該領域的國際合作。隨著I3PCC-MEB的實施,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發展和擴大了針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多學科交叉國際合作網絡,為HOMES申請奠定了堅實基礎。
HOMES國際合作項目自2024年1月1日實施,為期五年,將為應對聯合國“海洋十年”提出的十大挑戰,尤其在生態系統彈性方面(挑戰二)發揮重要作用。HOMES將通過跨學科方法和理論創新,進一步促進對印太交匯區獨特海洋環境的深入了解,探索人為、生態和環境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全面了解該地區海洋生物多樣性狀況、演化和機制,為保護和管理海洋生態系統提供科學依據。同時,HOMES將推動海洋-氣候關系研究,深入探討海洋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和調節作用,為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重要參考。此外,HOMES將通過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范圍內海洋科學研究和數據共享,推動全球海洋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為保護和利用海洋資源、維護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做出貢獻。
HOMES鏈接:https://oceandecade.org/actions/health-of-ocean-under-stress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