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AIIA)和石化化工行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中心主辦,大連化物所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承辦的“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供需對接深度行暨石化化工產業發展推進大會”在大連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主任李靜海院士,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閆國春,遼寧省科技廳副廳長張海波,以及石化化工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計300余人參加會議。大連市副市長劉東立、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院士、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冷雨欣、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魏然,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總工程師張曉彤分別致辭。
劉中民表示,人工智能與新一輪科技、能源和工業革命的深度融合為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人工智能對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至關重要。劉東立表示,大連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擁有堅實的石化和信息軟件產業基礎,大連將推出支持人工智能的政策措施,推動產學研合作,致力于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應用的重要基地。冷雨欣表示,中國科學院積極地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動人工智能的創新和跨領域合作,促進與國內外學術界、產業界以及政府部門的合作,致力于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魏然表示,加強行業內外的交流合作,將助力石化化工行業在生產效率、資源利用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實現顯著提升。張曉彤表示,數據質量、可靠性和投入產出比仍需解決,希望大家積極支持和參與推進中心編制行業應用指南和數據標準。
會議特邀李靜海、劉中民、閆國春、AIIA石化化工組組長張義、張曉彤等5位報告人分別圍繞“工業智能化面臨的挑戰:多層次時空復雜結構的解析”“化工大模型賦能石化化工行業范式變革”“國家能源集團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人工智能賦能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構建”等作大會主旨報告。
?
會上,大連化物所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DNL12)葉茂研究員和劉中民團隊在前期發布智能化工大模型1.0的基礎上,正式發布智能化工大模型2.0。智能化工大模型2.0,是大連化物所聯合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以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為基座,使用200億token化工領域無監督數據和10億token有監督微調數據,在全國產化算力平臺上采用二次預訓練和有監督精調訓練得到,在化工基礎、工業催化、流體仿真、化工安全、化工分離等多個專業領域展現了卓越的能力。依托智能化工大模型2.0,團隊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無錫雪浪數制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深圳大學等聯合打造了催化反應、工藝開發、中試放大和工廠優化四大智能平臺,全面覆蓋了催化劑評價表征、工藝開發、中試放大、工廠運行等化工技術開發及應用的核心環節。此次發布的成果及應用有望助力化工行業范式變革,引領化工產業向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在供需對接簽約環節,大連化物所副所長黃延強代表大連化物所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信華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中石化(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渤?;ぜ瘓F有限責任公司等7家行業單位進行簽約。隨后,2個分會場16位報告人進行了精彩分享,與會人員與報告人員開展了熱烈交流和討論。
此次大會為石化化工行業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搭建了一個高層次的交流平臺,推動了新型工業化的進程,促進了各類創新資源的有效流通與對接。大會的成功舉辦,將為石化化工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