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 :

近日,大連化物所太陽能研究部太陽能制儲氫材料與催化研究組(DNL1621組)章福祥研究員團隊聯合計算和數據驅動催化研究組(511組)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在雙原子電催化劑(DACs)的理性設計與構筑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基于具有優異導電性和水穩定性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conductive MOF,cMOF),通過對銅-鎳(Cu-Ni)雙原子活性中心的精準調控,實現了在工業級電流密度下接近100%選擇性地高效合成氨,并揭示了硝酸根電還原合成氨過程中的協同“接力催化”機制。

雙原子催化劑憑借雙金屬活性位點間的協同作用,可有效突破單原子催化劑(SACs)在多電子反應中的性能瓶頸。然而,DACs在結構均一化、位點精確控制及電子結構調節方面仍存在挑戰。針對這一難題,研究團隊以結構明確、水穩定且導電性能優異的MOF為模型平臺,提出并驗證了在導電MOF中實現雙原子位點精確構筑與調控的理性設計策略,為發展高效、可擴展的電催化體系提供了新思路。

在本工作中,研究團隊合成了一系列CuxNiy-DBCO導電MOF,通過系統調節Cu/Ni比例,實現了對硝酸根電還原制氨(NO3RR)活性和選擇性的精準優化。研究發現,NO3-→NO2?R1)和NO3-→NH3R2)兩個關鍵反應步驟的相對速率決定了整體合成氨性能。其中,位點明確、結構均一的Cu98.5Ni1.5-DBCO催化劑實現了100%氨選擇性、98.5%法拉第效率及200.7 mg h-1?mgcat-1的高產氨速率。原位光譜表征與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揭示,Cu位點優先還原硝酸根生成亞硝酸根中間體(NO2-),而Ni位點可進一步高效將殘余的NO2-轉化為NH3,兩者形成協同“接力催化”路徑,實現高效且選擇性突出的NO3-→NH3轉化過程?;谠摳咝阅艽呋瘎?,研究團隊進一步構筑了可充電Zn–NO3-電池,實現了35.6 mW cm-2的領先功率密度與優異的同步產氨性能,展示了導電MOF在可再生能源轉化與儲能領域的應用潛力。

太陽能光催化技術是實現太陽能至化學能轉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助催化劑的開發是實現高效光化學轉化的重要一環。近年來,DNL1621組致力于設計合成具有單原子分散的電催化新材料,圍繞水氧化(Adv. Mater.,2024;J. Am. Chem. Soc.,2023;J. Energy. Chem.,2023)、水還原(Adv. Mater.,2024)、氧還原(Nat. Commun.,2023)、甲烷轉化(J. Am. Chem. Soc.,2025;Angew. Chem. Int. Ed.,2025)、合成氨(J. Am. Chem. Soc.,2025)和二氧化碳還原(Angew. Chem. Int. Ed.,2023)等典型反應開發了系列高性能新材料,其有望作為助催化劑構筑高效的太陽能光化學轉化體系。

相關工作以“Rational Design of Conductive MOF-Based Diatomic Electrocatalysts for Selective Ammonia Synthesis”為題,于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該工作共同第一作者為DNL1621組博士后李慶林、賈春梅及511組博士研究生王乾曉。相關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光源、大連化物所創新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論文鏈接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