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 :

10月27日,由自然資源部、中國科學院組織,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牽頭的北極載人深潛科考隊順利返航。本航次依托我國自主設計建造、具備破冰能力的載人深潛母船“探索三號”與“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實施。歷時98天航行15000余海里,在北冰洋冰區作業56天,完成43個潛次,并與“蛟龍”號實現水下協同作業,首創我國雙載人潛水器極地海域聯合作業模式。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付龍文攜自主研發設備隨船參加科考。

科考隊突破了低溫、強冰漂移等極端條件,在中央海盆海冰覆蓋率>80%區實現國際首次加克洋中脊載人深潛,最大下潛深度5277米,驗證了我國極地冰區深潛技術體系能力。航次獲得大量原位樣品與關鍵觀測數據,為北極氣候變化、加克洋中脊地質演化及極區生命適應機制研究提供重要支撐,確立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國際領先地位。

在此次科考中,煙臺海岸帶所海岸帶生態環境監測與健康研究組(陳令新研究員團隊)自主研制的走航式海水營養鹽在線監測系統,首次完成北極海域海水營養鹽的高頻次連續走航監測。該系統具備高靈敏、高穩定性、低檢測限、實時在線等特征,可在極端低溫與長航程條件下保持穩定運行,成功獲取極地五項海水營養鹽(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氨-氮、活性磷酸鹽-磷、活性硅酸鹽-硅)自動走航監測數據,為研究北極營養物質循環、海冰消融過程影響及極區生態響應機制研究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有效填補了我國在極地五參數營養鹽走航監測領域的技術與數據空白。

本系統全程覆蓋三亞至北冰洋加克洋中脊海域,采樣間隔30分鐘,共獲得走航營養鹽監測數據3600余組,共計18000多個。本次極地海域營養鹽走航監測任務的圓滿完成對構建極地高可靠性、高自動化、高頻次的連續監測能力,推動極地監測技術標準化、智能化具有重要意義。

本航次納入我國第15次北冰洋科學考察,共有來自1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的80名科考隊員參加。付龍文在本次科考中被評選為“深遠海優秀共產黨員”,保障參航設備在極端低溫與長航程條件下的穩定運行,為極地海洋研究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

走航式海水營養鹽在線監測系統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