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丁赤飚調研遼寧清原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中國科學院清原森林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清原森林站”)。
丁赤飚一行首先參觀了信息化站史館和多功能數據中心,深入了解了依托中國科學院網信示范項目的信息化建設成果;隨后聽取了國家生態科學數據中心主任何洪林研究員關于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工作與發展報告、沈陽生態所長朱教君院士關于現代化野外站能力建設及創新發展的報告,并與研究所野外站站長、科研骨干代表進行座談交流。
此外,丁赤飚一行還調研了清原科爾塔群、森林流域水文觀測站網、次生林生態系統科研樣地群、特色觀測樣地(滑坡、林窗)、林下經濟示范區等。
丁赤飚在講話中指出,CERN野外臺站是具有引領性的國家重要戰略基礎設施,未來規劃應繼續瞄準國家重大需求,把人工智能和野外站大裝置相結合,注重科學數據標準、數據庫的建設與挖掘利用,充分發揮CERN野外臺站建制化和網絡化的優勢,為搶占科技制高點做出更多努力和更大貢獻。此外,丁赤飚一行對清原森林站建站以來開展的長期定位觀測研究,特別是聚焦國家“碳中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等進行的前瞻布局給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清原森林站應繼續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建成東北森林碳匯大科學數據中心、氣候智慧森林監測管理平臺等,進一步推動林學和生態學科研范式變革。
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院長于海斌院士、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于貴瑞院士,中國科學院科技基礎能力局相關負責同志,以及沈陽生態所相關負責同志與科研人員代表等參加調研。
調研林窗特色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