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站預選址前期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在科技人員的努力下,為期22天的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站建設區域地質環境調查和黃海北部生態環境調查(春季航次)工作順利完成,這標志著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站建設工作和斷面調查數據采集、積累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本次調查工作自2008年3月2日至23日,分二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工作,完成了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站建設區域地質環境調查設定的多波束探測和淺地層剖面探測等工作,對建設選址區域中心1 1km范圍內進行了多波束測深和淺地層剖面加密探測,通過與大范圍多波束測深與淺地層剖面探測數據對比,精確確定了該區域水深、海底地形地貌及淺層地質剖面等,為海上觀測平臺的設計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第二階段工作,是在2007年冬季開展的第一次黃海北部海洋生態環境多要素調查工作的基礎上,為系統建立黃海北部海洋生態環境多要素調查與研究斷面,積累數據資料,逐步完善調查站位和調查項目的合理性、科學性,在對個別站位進行調整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地方經濟和科學研究兩方面的需求,共完成了百余個站位的CTD、營養鹽分析、葉綠素測定、生物拖網、采水以及水文物理參數觀測(溫、鹽、深、壓力、濁度、流、潮汐、風向、風速等)等調查項目,并在設定海域布放了ADCP潛標和驗潮儀。這項工作的開展,標志著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站數據采集和積累工作已經步入正軌。
在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站建設區域地質環境勘察和海洋生態環境多參數調查工作中得到海洋地質科學重點實驗室、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海洋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和科學考察船隊以及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等部門領導和科技人員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為勘察和調查任務的順利完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海洋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