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表彰了獲得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首位人員,授予中科院海洋所張國范研究員等11位同志“山東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張國范, 1954 年 4 月出生,海洋生物學家,中共黨員,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F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海洋生物技術中心主任。國家863領域專家組成員, 全國貝類學會理事長,國家原種評定委員會委員。培養碩士研究生6名(已畢業4名),培養博士研究生10名(已畢業7名),博士后1名(已出站)。 近幾年獲得國家863計劃課題三項,國家公益類課題1個,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1項,總經費近2000萬元。
張教授長期從事貝類養殖與遺傳育種方面的研究,取得較好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皺紋盤鮑雜交技術、雌雄同體形貝類遺傳育種體系研究等方面,創立了貝類家系育種新途徑,構建了新的育種模式,并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其帶領的團隊研發的“大連1號”雜交鮑魚已在遼魯閩等省推廣, 雜交鮑在皺紋盤鮑養殖中的份額從1999年的47.36%增加到2006年的98.96%,養殖區從黃海北部擴展到東海中南部,福建已成為主產區之一.1997-2006年我國累計培育出雜交鮑苗種32.35億個,生產成品鮑38,181噸,產值121.15億元,其中近3年總產值為78.03億元,領一新品種“中科紅”海灣扇貝近年每年生產苗種500余億粒,基本可以滿足全國產業發展的需要,近三年合計養殖面積8.1萬公頃,產量155.6萬噸,產值66.1億元.”中科紅“海灣扇貝約占海灣扇貝總產量的70%.增加就業12000余人。
在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申報中國發明專利 12 項,已授權 6 項(均第 1 名),申報國際發明專利 1 項,發表論文 60 篇(其中 SCI 20余篇);并且獲得 1994 年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1994 年獲國務院政府津貼; 1995 年遼寧省優秀青年科學家稱號, 1995 年 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6 年首批入選國家 “ 百千萬 ” 人才工程; 1997 年大連市跨世紀學術帶頭人; 2000 年獲 “ 大連市優秀人才獎 ” , 2000 年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1 年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1 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 年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 2005 年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05 年山東省 “ 富民興魯 ” 勞動模范, 2005 年青島市突出貢獻人才獎;2005年山東專利一等獎, 2006 年獲遼寧省海洋與漁業科技先進個人,國家發明專利優秀獎,并且獲得“泰山學者”稱號。2007年“皺紋盤鮑雜交育種技術及其養殖工藝體系”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海洋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