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海洋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球科學部共同發起舉辦,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中國海洋學會第三屆青年海洋科學家論壇日前在杭州隆重召開。海洋所劉志亮博士的報告榮獲了本屆青年海洋科學家論壇唯一的優秀報告一等獎。
海洋所劉志亮博士、何蕾博士、楊德周博士參會并分別做了題為“夏季蘇北沿岸環流結構的數值模擬研究”,“中國東南沿岸跨陸架穿刺鋒面的變化規律研究”,“長江口葉綠素分布特征和營養鹽來源的數值模擬”的大會口頭報告,均受到與會專家的好評和關注。論壇特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國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潘德爐、陳大可、潘建明,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蔣興偉,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王輝,廈門大學黃奕普,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戰秀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任建國等專家,對青年學者的報告進行了認真的點評,并對他們今后如何深入研究,包括學術和學風方面,提出了建議和指導。經過專家會評、打分,劉志亮博士的報告榮獲了本屆青年海洋科學家論壇唯一的優秀報告一等獎。
該青年論壇每兩年召開一屆,以年輕的博士后、博士和博士生為主,目的是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促進青年一代海洋學者之間的交流,加速培養和造就我國新一代海洋科學家。本屆青年論壇的主題是“沿海水質的現狀、變化及預測”,下設三個分議題:沿海水體環境質量監測及評價、沿海水質變化的影響機制,及海洋水質的數值模型、預測及空間分析技術。來自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廣東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第二、第三研究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和南海工程勘察中心等20家單位的60多名年輕學者,通過學術報告和墻報展示等形式交流、探討在人類活動和全球變化影響背景下沿海水質的過去、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水質變化與海洋動力、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及人類活動等因素的相互關系。
本屆青年論壇的召開,集合了不同學科的優秀青年學者,通過交流和討論,拓展了各學科研究的視角和多學科交叉發展的思路,為將來開展相關的合作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國家基金委地球科學部和國家海洋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部門的負責人表示將參考論壇上提出和發現的有意義的科學問題,對青年科學工作者的基金和開放基金的申請提供優先資助。(海洋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