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際有害藻類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Harmful Alage,ISSHA)在中國香港舉辦了第十三屆有害藻類國際會議。會議由由香港公開大學何建宗教授和中科院周名江研究員共同主持。來自世界各國的近400名科研人員參加了會議,收到摘要340多篇。
會議通過大會報告、口頭報告和墻報展示等形式,對有害赤潮研究的最新進展進行了交流。在為期5天的會議過程中,共有8名在各自領域做出突出成績的科學家被邀請作大會報告,200多名報告人就各自的研究成果,在有害赤潮事件綜述、有害藻分類、識別與檢測技術、毒素化學與分析、赤潮生態學與種群動態、有害藻的遺傳學與分子生物學、毒素與毒理學、孢囊休眠與萌發、有害藻的生物學、生理學與生活史、赤潮生態學過程及他感作用、淡水藍藻藻華、西加魚毒與大型藻類、生態學與海洋學、赤潮控制與減災、貝類安全與公共衛生、有害藻與細菌、病毒和其它生物的相互作用、赤潮的早期預警、預測和模擬、氣候變化與有害赤潮等分會場中做了報告。會議還集中組織了多次墻報展示,并就赤潮研究中的相關科學問題組織了討論會。
周名江研究員就“有害赤潮研究中全程研究的必要性”作了大會報告,得到了與會人員的密切關注。。此外,顏天研究員、于仁成研究員、孫軍副研究員和韓笑天博士等還分別就有害赤潮危害、有毒亞歷山大藻赤潮毒性變化、赤潮過程中浮游動物的作用、赤潮藻的他感作用等在分會場中作了口頭報告。海洋所俞志明研究員和顏天研究員還分別主持了兩個分會場的報告,其他科研人員的工作則以墻報形式進行了展示。
會議投票選出了第十五屆會議主辦方,第十四屆有害赤潮研討會將由韓國將組織籌辦,第十四屆有害赤潮國際研討會將于2010年在希臘舉辦。(海洋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