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中科院沈陽分院、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科學院和中科院山東中心聯合組織的“山東省產業科技需求調研”活動第一階段——對山東省除青島市以外的16個市進行實地考察調研順利結束。6月15日上午在濟南召開了階段總結大會。山東省科技廳廳長翟魯寧,山東省科學院院長王天義,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中科院山東中心主任王曉斌出席會議并講話。
此次考察調研,組織了中科院系統及山東省科學院所屬研究所共38個單位、80位專家參加。專家按9個專業技術領域,混編成4個區域性調研組,歷時7天,行程超過1萬公里,對16個市的主導產業進行實地考察調研。調研期間,聽取了各市的產業發展狀況匯報,調研了324家企業情況(其中與134家企業進行座談,現場考察大中型企業190家),收集了900多項技術需求。
在總結會上,4個調研組向與會人員分別匯報了各組在4個市考察調研情況,各組專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補充。
王曉斌主任在總結中首先感謝各單位和各位專家對山東工作的高度關注及熱心參與。對于此次調研活動各市進行了充分的準備,除了提供本市經濟和科技發展匯報材料外,還舉辦了多場座談會,并精心安排了調研路線,盡可能多地讓專家了解企業情況,充分與企業進行對接交流。他指出,此次調研是對山東省產業及技術需求進行全面的了解,調研組的專家們認真積極,不辭辛苦,獲取了大量的企業第一手資料,圓滿了完成了各項工作。下一步,還將組成調研報告撰寫組,對調研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凝練提升,使之成為調集科技力量服務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王曉斌還就報告的內容提出了具體要求。
王天義院長在講話中指出,此次調研活動讓專家了解到山東企業需求,總結出山東發展路徑,是具有開拓性和戰略意義的工作。他說,國家確立了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企業也是技術成果轉化的主體。作為科研機構,深入企業了解需求既服務了企業,也是服務了自己。山東省科學院要瞄準山東的發展需求,努力建成山東省的“科技創新基地、科技服務基地、人才儲備基地、高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對下一步工作,王天義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要把報告寫好,充分體現中科院、省科學院對山東省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見解和舉措,以及解決技術需求的具體辦法,向中科院和省委省政府提交一份高層次的報告;其次,本次調研時間畢竟有限,看到部分企業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是要繼續花時間深入了解,準確把握企業需求,在此基礎上凝練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學科目標;第三,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團隊和平臺,在短期內有效地解決好企業的需求,這樣會對進一步拓展與企業的合作奠定基礎。
最后,翟魯寧廳長發表了重要講話。她說,首先代表省科技廳對各位專家及山東中心在此次調研活動中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謝。本次調研活動規模之大是空前的,從空間上、企業數量上和調研深度上都超出以往。本次調研真正響應了黨中央“百萬科技人員服務基層”的號召,也是在中科院與山東省政府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后,非常注重實效的合作活動。
翟魯寧指出,本次調研活動意義重大,開啟了中科院和山東省在新時期全面戰略合作的第一步。第一,通過本次調研活動,經過客觀、全面的提煉后,形成調研報告,對山東省委省政府決策將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第二,此次調研摸清了山東產業技術需求的基本情況,中科院各所主動送服務、送技術到基層,幫助企業調結構、提升層次,對拉長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有很大幫助。第三,要提出主要產業的技術路線圖。要組織專家對調研結果進一步凝練、提升,要分析產業鏈的內在聯系,找出制約發展的斷點和瓶頸,發揮科技的作用解決重大問題,促進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第四,要提出提高山東自主創新能力的措施和辦法。要區分政府、企業在創新投入方面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明確加大科技投入的重要性,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科技創新的良好局面。第五,要將科研院所的價值同企業發展的需求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將企業的效益、科研單位實現的價值、為地方所做的貢獻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真正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中科院軟件所、遙感所、計算所、微生物所、工程熱物理所、電工所、微電子所、理化所、自動化所、地理科學與資源所、山西煤化所、大連化物所、金屬所、沈陽應用生態所、沈陽自動化所、海洋所、青島生物能源所、煙臺海岸帶所、沈陽計算所、長春應化所、南京土壤所、蘭州化物所和省科學院計算中心、測試中心、能源所、材料所、自動化所、生物所、海洋儀器儀表所、激光所、戰略所、情報所的專家以及省科技廳和山東中心有關方面負責人參加了會議。(中科院山東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