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9日,由中國科學院國際材料物理中心主辦的“2009年先進功能材料講習班”在金屬所學術報告廳成功舉辦。
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四川大學、蘇州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廈門大學、新疆大學、燕山大學、聊城大學、中國計量學院等近70個單位的122名學員參加了本次學術會議。金屬所的眾多研究人員和研究生也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次講習班邀請到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講座教授Michael R. Hoffmann博士、美國羅格斯大學講座教授Sang-Wook Cheong博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教授李奇博士、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李曉東博士、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劉杰博士、美國德州大學圣安東尼奧分校教授陳充林博士、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教授王泉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孫長慶博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聞?;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博士、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陳仙輝博士、南京大學教授劉俊明博士、廈門大學教授劉興軍博士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成會明博士作了邀請報告。
本次講習班的主要內容集合了碳納米材料、超導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多鐵材料、自組裝材料等近期的研究熱點。碳納米材料方面的報告內容主要是碳納米管制備方法的改進和理論研究以及石墨烯材料制備和分析等研究熱點。聞?;⒉┦亢蛣⑾奢x博士分別對磷族化合物超導體和鐵基超導體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報告,得到了與會者廣泛的關注。對新型能源材料的研究上,陳充林博士介紹了一種可用于燃料電池電極的界面工程超材料,Michael R. Hoffmann博士報告了關于光能轉換器件的表面化學研究和半導體量子點方面的理論研究。多鐵材料方面的工作集中在研究多鐵材料中多樣耦合作用的物理機制的探索及新型多鐵材料的研制上。本次講習班的一個亮點是在自組裝材料工作方面的有關報告:李曉東博士對珍珠母貝殼微觀結構的研究、曹則賢博士關于Ag/SiO2核殼結構形成規律的研究、劉興軍博士在自組裝核殼結構合金粉末上的研究不僅具有很好的創新性,而且很好地深入到自然界普適規律的層面,給與會者耳目一新的感覺。本次講習班其它方面工作的介紹還有陳充林博士的界面工程超材料納米結構方面的工作和孫長慶博士對非鍵態進行的探索性研究。
會議期間講員和與會學員間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討。參會人員對本次會議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