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中石油輸油管道發生爆炸事故,并造成大面積海域、海灘和礁石污染。事故發生后,中國科學院相關單位迅速響應,積極應對。沈陽分院及時成立了以包信和院長為組長的大連海域原油污染治理工作小組,有效整合院內研究力量,并積極與地方聯絡和溝通。大連化物所成立了以張濤所長為組長的應急治污工作小組,提出了海岸油污清理方案得到大連市采納,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受大連市政府委托對清污化學清潔劑的使用科學把關,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海洋所成立了以張國范副所長為組長、20余位專家組成的應急科技工作隊,迅速啟動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網絡,開展溢油應急災害海洋環境調查。
為了更充分地發揮中國科學院綜合技術優勢,在完成初步調研和評估的基礎上,沈陽分院于7月28日組織大連化物所、海洋所、生態環境中心、微生物所、長春應化所、沈陽應用生態所等單位在大連召開了“中國科學院大連原油污染治理專家研討會”,包括包信和、江桂斌、張玉奎3位院士在內的20余位專家,以及院地合作局和長春分院相關人員參加了此次研討會。包信和院長介紹了舉辦本次會議的背景情況和國外類似事故的處理措施。會議由梁波副院長主持。
大連市市長助理、負責海上清污和海岸清污工作組副組長劉巖同志到會,介紹了大連清污進展情況,并對下一步清污工作提出了具體技術需求,劉巖同志代表大連市人民政府感謝中科院在應對溢油事故中給予的支持和幫助,并希望在今后的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修復中給予持續支持。
海洋所王凡研究員、長春應化所王丕新研究員、微生物所劉纓副研究員、沈陽應用生態所郭書海研究員、大連化物所楊學明研究員、生態環境中心高迎新研究員和江桂斌院士針對石油污染相關技術問題,結合多年的工作積累,就原油清除、環境監測評估、生態環境修復等做了報告,并對污染現場進行了實地考察。經充分分析和研討,從應急處理、環境監測和評估、生態修復以及治污信息情報管理等方面向大連市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原油污染治理對策和措施。
在應對本次大連原油污染事件的行動中,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現出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面向國家、區域重大需求方面,充分顯示了中國科學院的綜合技術優勢和應對突發事件的執行力。
專家采集油污樣品
現場實地考察
研討會會場
研討會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