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SYNL)將迎來十周年華誕。在國家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經過十年的建設與發展,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匯聚優秀人才、以材料科學前沿關鍵問題和國家重大需求為研究導向、不斷產出高端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材料科學領域頗有影響的材料研究實驗室。為慶祝實驗室成立十周年,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實驗室將在近期通過“研究部主任論壇”,介紹過去十年里取得的一些代表性研究成果。
9月16日晚,實驗室在金屬所研究生大廈多功能廳舉辦了首期十周年精選科研成果系列講座,非平衡金屬材料研究部主任盧柯院士作了題為“金屬材料的表面納米化研究”的報告。共有300余名師生參加了本次活動,會場座無虛席。
盧柯院士在報告中回顧了1997年醞釀提出金屬材料表面“納米化”概念背景由來,以及隨后十余年開展的系統性研究工作。在此新的研究方向上他們深入系統地研究了表面機械研磨過程中不同金屬材料(多種單質金屬及合金)中塑性變形導致晶粒細化至納米尺度的機制,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新一代表面納米化處理技術(表面機械碾壓處理(SMGT))和塊體納米金屬的制備新技術(動態塑性變形技術(DPD))。系統研究了表面納米化處理后不同材料的力學性能、摩擦磨損行為及擴散與化學反應動力學行為,發展了復合表面納米化技術,大幅度降低了表面化學處理溫度。在工業應用方面,與寶鋼合作,將表面納米化技術用于軋鋼生產線的拉矯輥的表面處理,使其工作壽命提高2倍。
報告后,大家就感興趣的問題與盧柯院士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實驗室理事會理事長葉恒強院士代表實驗室向盧柯研究團隊頒發了SYNL十周年精選科研成果講座紀念品。
盧柯院士作報告
報告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