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參稚參
近日,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魯東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楊紅生研究員承擔的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重大課題“速生抗病耐高溫刺參良種選育”以及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863 )子課題“刺參、海膽高產、抗逆品種的培育”等課題的階段性成果進行了現場驗收,與會專家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耐高溫刺參良種選育與白刺參規?;绶N繁育技術方面所取得的系列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
驗收現場
驗收專家組現場對白刺參和耐高溫刺參苗種的數量和生長情況進行了查看,聽取了課題負責人的工作報告,詳細詢問了項目的關鍵技術與進展情況,審查核實了相關資料。專家組認為,課題組通過研究刺參的攝食情況,選育的耐高溫刺參與常溫刺參相比可提前 17 天解除夏眠,耐溫性提高約 1 。同時,通過研究熱休克蛋白基因的表達量和高溫致死實驗,證明了所選育的耐溫苗種比普通苗種具有更強的耐高溫能力;利用獲得的耐高溫種參共繁育出耐高溫刺參苗種180萬頭左右,其中子一代苗種約80萬頭,子二代苗種約100萬頭;構建18個刺參家系,單個家系存苗量5000-30000頭。經專家組確認, 2010 年 3 月,課題組利用白刺參親本進行了人工繁育,截至 2010 年 10 月,培育出白刺參個體約 130 萬頭。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合作成立的海珍品良種選育與健康養殖實驗室為平臺,以產學研聯盟為基礎,共同開展了耐高溫刺參良種選育與白刺參規?;绶N繁育技術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為耐高溫刺參與白刺參增養殖的推廣與產業化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