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際有害藻類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Harmful Algae,ISSHA)在希臘克里特舉辦了第十四屆有害藻類國際會議。來自全球各地近500名科研人員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共收到摘要500多篇。海洋所周名江研究員等7名科研人員參加了這次大會。
會議通過大會報告、口頭報告和墻報展示等形式,對有害藻華研究的最新進展進行了交流。在為期5天的會議過程中,共有5名在各自領域做出突出成績的科學家被邀請作大會報告,150多名報告人就各自的研究成果,在有害藻華種群動態、氣候與人類活動對有害藻華的影響、有害藻華對海洋食物網和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影響、化感作用、兼性營養、寄生、共生、細菌和病毒等生物相互作用、新的區域有害藻華事件、有害藻華與物種入侵、藍藻生態學、生理學和生物活性物質、有害藻華的基因組學與遺傳多樣性、藻類毒素的化學結構、合成與分析檢測方法、有害藻類致毒機制、應用于有害藻華研究與監測的新型生物傳感器、有害藻華的管理、減災與公共衛生問題、有害藻華與人類健康等分會場中做了報告。會議還集中組織了多次墻報展示。
周名江研究員等分別就中國近海藻華災害的演變機制及生態安全問題、滸苔綠潮潛在影響的實驗研究、長江口鄰近海域亞歷山大藻赤潮現象、米氏凱倫藻吞噬營養、有害藻華治理等方面進行了學術交流。周名江研究員還主持了一個“新的區域藻華事件”分會場報告。近來中國有害赤潮研究的快速發展得到了與會人員的密切關注。會后,相關科研人員還隨訪了希臘一些科研機構。
第十五屆有害藻類國際會議將于2012年在韓國舉辦。會議還投票選出新西蘭作為第十六屆會議主辦方,負責組織籌辦第十六屆有害藻類國際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