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o de Souza博士與張濤交談
4月21-24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Paulo de Souza博士做為2011年中澳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的8名澳方成員之一訪問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穆斯堡爾數據中心(MEDC),并與所長張濤、王軍虎研究員就在穆斯堡爾數據庫的建設、可用于月球探測的微型穆斯堡爾探測系統的開發研究等領域合作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Paulo博士是美國航天局火星探測項目的長期合作成員,參與了“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探測車搭載微型穆斯堡爾探測系統MIMOSII的開發全過程。作為合作作者,2004年在Science發表報道火星探測成果的系列文章被評為“the Breakthrough Paper of the Year in Science”。2010年,受張濤邀請,Paulo博士擔任穆斯堡爾數據期刊(MERDJ)的助理編輯,主要負責與穆斯堡爾數據中心合作出版“穆斯堡爾譜技術在星際探測中應用”的新聞特輯。
Paulo博士在大連化物所訪問交流期間,還應文化論壇邀請做了“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穆斯堡爾譜儀對火星的探測”的精彩報告。隨后參觀了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與相關研究人員進行了交流。
中澳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是根據2006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澳期間由科技部與澳大利亞教育、科學與培訓部簽署的《中澳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執行協議》設立的雙向交流項目。該計劃旨在促進中澳青年學者之間的交流、增進友誼,鼓勵中澳青年科學家共同參與兩國的合作研究計劃,為中澳兩國未來的長期科技合作關系奠定基礎。每年雙方分別選派重點領域的優秀青年專家赴對方國家開展為期兩周的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