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水母973項目組成員在海上執行考察任務時發現,青島近海出現大量大型水母,我國近海典型的三種大型水母:沙海蜇、海月水母和白色霞水母均在青島近海大量出現。至2011年7月中下旬,沙海蟄傘徑已達到1.2米,每個水母重達100公斤以上。這一事實同時也否認了日本科學家提出的“2011年為非水母年”的預測。
導致海洋中水母數量急劇上升及其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針對這一問題,7月19-24日,中央電視臺《走進科學》欄目組專程赴青島近海水母高發區和水母973項目研究基地進行水母暴發節目錄制,將專題報導水母暴發現象。
針對大型水母日益增多的現象,水母973計劃項目組已經組織專項航次,一方面針對青島近海水母高發區開展密集觀測,另一方面,將于8月份赴黃、東海開展野外多學科綜合觀測,結合今年春季和往年的大量航次資料,查明水母生態分布并研究水母暴發的關鍵過程及其生態效應。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將同步開展受控生態實驗研究,以期從室內-圍隔-野外等不同層面揭示水母暴發的關鍵過程、機理及生態環境效應。
青島近海的沙海蜇
青島近海的白色霞水母
拖網得到的漁獲物幾乎全是大型水母
水母“973”項目科學家首席孫松研究員接受《走進科學》欄目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