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科技部獲悉,由中科院海洋所承擔申請的氣候變化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全球變暖下印太海洋響應及其對東亞氣候和近海儲碳的影響”獲得立項。
中科院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袁東亮研究員為項目負責人,預算經費總額約3000萬元。本項目旨在通過開展熱帶太平洋-印度洋對全球變暖的響應過程與機制研究,揭示低緯度印太海盆增暖對東亞冬季風和西北太平洋臺風氣候態長期演變的影響,同時闡明全球變暖背景下中國近海儲碳過程及其變異,培養一批海洋環流和氣候研究的青年學術帶頭人。
項目以下設四個課題,即熱帶太平洋-印度洋對全球變暖的響應過程與機制,低緯度印太海盆增暖對東亞冬季風氣候的影響,熱帶太平洋-印度洋增暖形態對西北太平洋(含南海)臺風氣候態長期演變的影響及其機理,和全球變暖背景下中國近海儲碳過程及其變異。分別由中科院海洋所、南京大學、中國氣象局上海臺風研究所和中山大學的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承擔。該項目的立項標志著海洋所在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熱帶印太海域是影響東亞氣候變異的關鍵區域之一,而我國近海的環流和生態循環受季風和臺風以及黑潮變異的影響劇烈,因此了解全球變暖背景下熱帶印太海洋動力、熱力過程和海-氣耦合作用演變,及其影響東亞氣候異常和近海陸架儲碳能力變異的機制等,并做出較為準確的長期氣候預測和評估,是我國防災減災的重大需求,也是適應全球氣候變化和國際談判亟需了解和解決的首要研究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