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 圓滿完成“一三五”國際專家診斷評估
12月,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香港和大陸的11位專家對海洋所“一三五”規劃進展進行了專家診斷評估。通過學術報告、實地考察、座談交流等環節,專家組一致認為:“海洋所是具有世界級研究水平的研究所,研究所的“一三五”規劃定位非常準確,在基礎和應用研究方面進行了很好的戰略部署,在三個突破方向和五個培育方向都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一些領域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基礎設施上的投資正在使研究所成為海洋科學領域國際一流的研究所?!?/span>
第二件 深海探測與研究取得顯著進展
“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自4月首航以來,先后執行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等深海熱液、冷泉和雅浦海山航次,成功獲取了沖繩海槽熱液區高分辨率海底地形圖,發現一處新的熱液區(命名為唐印熱液區),獲得大量生物和地質樣品,以及高清影像材料和環境信息。Nature雜志刊登題為“China plunges into ocean research”的文章對海洋專項進行了專題報道,認為“中國已經完全具備開展深海研究能力”,獲得國際學術界的關注。
第三件 “科學”號海洋科學考察團隊獲2014年度《科技盛典》“科技創新團隊”
經過兩年多的海試和運行,“科學”號海洋科學考察團隊順利完成了西太平洋熱液調查、南海中南部地球物理調查等國家大型海洋科學考察航次任務時,打破了新建科考船從下水到完成設計科考能力需要2到3年的慣例,實現當年下水、當年交付使用、當年就開始承擔國家重大科學考察任務。同時,國內首次組建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隊伍,在每年航時250天以上的繁重科考任務下,創造了中國海洋科技界的“科學”精神。
第四件 首次提出光滑洋殼俯沖更易于引發災難性大地震的顛覆性理論
研究人員依靠全球多個俯沖帶實測熱流數據,發現有大地震發生的俯沖斷層較蠕變滑動的俯沖斷層強度更弱,俯沖洋殼的粗糙程度控制著俯沖斷層的強度及地震活動性,光滑的俯沖洋殼導致更弱的斷層并可產生大的地震。該成果發表于Science雜志,為認識大地震發生的地質條件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引起國際科技界高度關注。
第五件 國際上首次在熱帶西太平洋大規模布放深海潛標陣列
8月至10月,成功在熱帶西太平洋西邊界流關鍵海域布放18套大型深海潛標和160個衛星定位表層漂流浮標,將對西邊界流和赤道流系流量和流速及其結構開展長時序連續觀測,有望為系統、定量化地研究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環流對暖池變異的影響、深層環流特征及與大尺度環流的關系、以及深層水體混合及其對環流變異的影響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國際上前所未有的科學數據。
第六件 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大會首次在中國召開
10月,由海洋所主辦的第三屆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大會(World Conference on Marine Biodiversity)召開,來自全球55個國家的近400名科學家共同探討海洋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大會設190個口頭報告和106張墻報,為國內外研究學者搭建了廣闊交流平臺,有力促進和推動了我國在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其相關領域開展更為廣泛的國際合作,提升了我國在此領域的國際地位和學術影響力。
第七件 海洋科學考察船專用碼頭改擴建項目基礎建設完工。
該項目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在建設中的西海岸新區園區內,在原薛家島輪渡突堤碼頭基礎上對碼頭主體及配套設施進行改造,自2013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以來,經過為期10個月的緊張建設于2014年8月完工,并順利通過質監部門的交工驗收。施工全過程未發生任何安全責任事故,工程質量得到相關各方高度認可
第八件 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海拖曳探測及水下定位系統并實際應用
該系統集成自主研制的高分辨率測深側掃聲納系統、淺地層剖面儀和超短基線定位系統,可以對海底地形地貌、淺地層剖面進行探測。該系統工程化樣機已在南海冷泉區和沖繩海槽熱液區完成試驗性應用,成功獲得冷泉和熱液噴口區精細地形地貌等地球物理資料,為我國海洋科學研究、海底礦產資源勘測和海洋工程提供了一種自主研制的作業工具和平臺。
第九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項目“西太平洋海洋環流動力過程”獲批立項
該創新群體長期致力于西太平洋海洋環流動力過程研究,通過研究太平洋西邊界流的三維結構和變異過程,及其與暖池的低頻變異以及中國近海動力環境變異的關系,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在國際上發起并引領的NPOCE(西北太平洋海洋環流與氣候實驗)計劃獲國際CLIVAR計劃批準。未來幾年,該群體將在西太平洋海洋環流動力過程研究中取得國際一流的突破性科研成果。
第十件 侯保榮院士獲得2014年度“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侯保榮院士主要從事海洋腐蝕與防護技術研究,致力于海洋鋼結構浪花飛濺區防腐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在我國不同海域,積極開展海洋鋼結構浪花飛濺區、海洋鋼筋混凝土防腐工程示范,推動了我國海洋腐蝕與防護領域的技術進步,并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2014年,侯保榮院士應邀擔任美國腐蝕工程師協會(NACE)首次全球腐蝕成本調查中國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