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至31日,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功能實驗室暨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2016年度學術年會在青島召開。14位學術委員會委員、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相關領導及功能實驗室科研人員共140余人參加了本次年會。
首日召開的海洋國家實驗室“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功能實驗室”青年學者學術論壇上,莊志猛副主任代表海洋國家實驗室致辭,李才文、王保棟、劉素美和高會旺四位專家主持學術報告會,20位青年學者作學術報告。經專家評議,許博超、曹西華、厲丞烜和于敏榮獲“優秀學術報告”。
次日召開中國科學院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第三屆學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功能實驗室第一屆學委會第二次會議,主任委員秦大河和副主任委員傅伯杰分別主持會議。孫松所長首先代表海洋所致辭,實驗室主任俞志明作實驗室年度工作報告。
2015年度,實驗室在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國家973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下,研究海域從近海逐漸向深海大洋拓展,在黑潮對我國近海生態系統的影響、黃海綠潮起源與早期發展過程、大型水母生活史策略、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學過程、邊緣海微型生物群落、中國特色海洋牧場建設和赤潮治理技術應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共承擔科研項目200余項,發表論文25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91篇;相關研究成果獲多項獎勵;“水母973”項目順利通過結題驗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洋有機生物地球化學”創新群體順利結題并獲得延續資助;多名學者獲得“泰山學者”和“鰲山人才”計劃資助;“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功能實驗室”和“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項目進展順利,為實驗室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孫松、宋金明、俞志明和高會旺分別代表功能實驗室四個研究方向,匯報了工作開展情況;楊桂鵬、王震宇、王宗靈和欒青衫分別介紹了各個方向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學術委員會進行了審議和討論,認為實驗室在項目申請、研究成果和學術交流等方面進展良好,通過功能實驗室建設和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推進了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平臺建設,提高了科研成果產出數量和水平。同時,建議實驗室關注深海大洋等學科前沿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國家需求,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聚焦研究方向,推進各單位的合作共建,充分發揮海洋國家實驗室新平臺作用,在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解決重大問題、服務重大決策等方面做出貢獻。
文/圖 生態室 丁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