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會議現場  

  611日上午,來自國內10家科研機構和高校的40余位專家匯聚青島,圍繞2016年黃海綠潮最新調查和研究進展進行交流和研討,連續多年暴發的黃海綠潮有望得到有效防控。 

  2007年以來,我國南黃海局部海域連續暴發大規模綠潮,對沿海旅游、生態環境和水產養殖構成持續威脅。國家地方有關部門立即組織專家學者開展了大量調查和基礎研究工作,在綠潮來源、成因、危害、監控及處置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為黃海綠潮防控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6年,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在“近海生態與健康海洋”戰略任務框架下,啟動了鰲山科技創新專項“近海生態災害發生機理與防控策略”項目,成立了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松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于志剛教授和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喬方利研究員為組長的,多學科交叉的“健康海洋”專家組,組織海洋生態與環境、海洋生物、生物技術和區域海洋動力學與數值模擬等功能實驗室,聯合山東、江蘇兩省10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專家共同開展研究工作。 

  中科院海洋所所長孫松研究員介紹,在分析歷年觀測資料和研究成果基礎上,項目組初步形成了黃海綠潮的應對行動計劃,將不同單位、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進行有效組織和分工,相互配合。先期進行滸苔來源的追蹤監測,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控、科考船現場調查等多種手段相互認證,綜合科學考察進行綜合調查與現場研究,對滸苔的發生、發展、生長、繁殖、分布和漂浮路徑以及成災過程進行全程研究,提出了“提早打撈,防控靠前”的技術方案。團隊成員在滸苔發生前期進行打撈實驗,并在地方政府和各單位支持配合下,通過多種技術手段驗證其可行性。 

“科學三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赴黃海調查綠潮情況

  4月中旬以來,針對南黃海的滸苔綠潮,通過現場調查、遙感分析和無人機觀測,對綠潮動態發展情況進行了跟蹤監測,發出綠潮動態遙感評估結果18期,對南黃海綠潮的發展態勢進行了有效跟蹤。同時,中科院海洋所 “科學三號”科考船船與漁船配合開展實地調查,及時獲取南黃海海域漂浮綠藻分布狀況第一手資料,驗證了遙感分析結果,準確把握了綠潮生物學特征和生態學過程。5月下旬,根據黃海綠潮發展態勢,青島海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海狀元”號打撈船在蘇北淺灘北側實施了綠藻打撈作業,青島海洋漁業局派出兩艘漁船配合打撈行動。 

帶狀漂浮綠藻

  根據現場遙感分析資料和調查結果,2016年度的綠潮主要優勢種仍是滸苔(Ulva prolifera),與往年情況一致。5月下旬,大量漂浮綠藻集中在蘇北淺灘區北側34 N附近,形成了前置打撈的良好時機。61日以后,漂浮綠藻主體漂離蘇北淺灘北側122 E以西、34.5 聚集區,進入清水區,綠藻分布分散,生物量迅速增加。滸苔前期打撈的最佳窗口期只有2個星期左右的時間。目前,漂浮綠藻前緣已接近36N 附近海域,將對青島沿海一線構成威脅。對于后續綠潮發展態勢,項目研究團隊將進一步跟蹤分析。 

  孫松表示,今年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對黃海綠潮實施提前防控、前置打撈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前提是沿岸各地需要統一協調、緊密配合,如果各方能夠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黃海綠潮有望得到有效控制。今后我們將投入更多的力量對滸苔的生態作用、生態影響進行全面評估,同時加大滸苔綜合利用方面的研究力量,海洋生態系統安全和資源利用兩個方面進行綜合探索與研究。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