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117日,在“全球變化下的海洋與湖沼——區域響應與未來海洋”學術交流會上,第四屆曾呈奎海洋科技獎頒獎儀式隆重舉行。  

  經提名專家推薦、同行專家評議和評審委員會評審,呈奎海洋科技獎獎勵委員會決定授予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相建海研究員第四屆曾呈奎海洋科技獎“突出成就獎”,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張長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沙忠利研究員獲曾呈奎海洋科技獎“青年科技獎”。  

相建海研究員(中)獲第四屆曾呈奎海洋科技獎“突出成就獎”

張長生研究員(左三)、沙忠利研究員(右四)獲第四屆曾呈奎海洋科技獎“青年科技獎”

  曾呈奎海洋科技獎獎勵委員會主任、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成員李乃勝研究員,曾呈奎海洋科技獎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所長孫松研究員,為相建海研究員頒發了“突出成就獎”獎杯和證書。  

  相建海研究員是我國海洋生物與生物技術學科帶頭人之一,他注重知識創新,踐行科技轉化,引領了我國以對蝦為代表的水產動物育種和病害防控領域研究?,F任《中國海洋與湖沼》(英文版)主編,《海洋學報》副主編。曾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長,甲殼動物學會理事長。全國人大第八至十一屆代表。曾任國家863海洋生物技術主題專家組長和資源環境領域專家委員會主任。  

  相建海研究員重點以甲殼動物為研究對象,在群體、細胞、分子水平上系統研究其遺傳學、生殖發育學和生態學基礎,深入揭示了先天免疫防御的分子機制,創新繁殖與遺傳操作技術,培育新品種。新近在對蝦基因組破譯上取得重要突破。已發表SCI收錄的論文160余篇; 中文收錄的156; 編寫專著8部。國家授權專利18項(發明專利15項),美國發明專利1項。成功組織執行國家水產遺傳免疫的三個973項目(任其中兩個首席)和863重大項目,推進自主創新和產業化,為海洋農業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負責編寫了十一五資環領域高技術戰略報告。擔任中科院“至2050年海洋科技領域發展”戰略研討組長和科技部海洋農業十二五科技戰略規劃組長。先后被聘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雙聘教授、寧波大學包玉剛講座教授、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等特聘教授。兩次被聘為聯合國FAO/WHO咨詢會議專家。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第1名),省部委一等獎3項(第1,1,3名),二等獎4項(第1,1,1,4名);其領導的“藍色農業生物技術創新團隊”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于2010年獲得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集體一等功。指導博士后12人,博士碩士50余人,2008年被中科院研究生院評為“杰出貢獻教師”。曾獲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方國洪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陳大可院士,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丁平興教授、沈吉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王凡研究員共同頒發了“青年科技獎”。  

  張長生研究員長期從事海洋微生物天然產物化學和組合生物合成研究,從海洋微生物中發現、分離和鑒定了一系列具有抗感染、抗病毒和抗腫瘤等活性的天然物質,揭示了部分海洋微生物天然產物的獨特的成環機制,并用代謝工程手段改造和優化其結構與活性,奠定了研制海洋藥物先導化合物的物質基礎。  

  沙忠利研究員查清了中國?;铑~寄居蟹科和鼓蝦科的種類組成,并承擔了中國動物志鼓蝦總科卷的編研;建立了深海甲殼動物1新科2新屬,并對深海物種的起源與演化進行了探索;基于線粒體基因組數據修訂了十足目高級階元的分類系統;詳細記述了黃海底棲端足類的物種多樣性,并首次闡述了其區系特點及與黃海冷水團的關系,在分類學領域學術潛能突出。  

  頒獎儀式后,第四屆突出成就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研究員,第一屆曾呈奎海洋科技獎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大連海洋大學宋林生教授,第二屆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曾志剛研究員和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陳新華研究員,第三屆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廈門大學王大志教授,第四屆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張長生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沙忠利研究員,分別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曾呈奎海洋科技獎”由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設立,2008年經科技部國家獎勵辦公室批準,每兩年評選一次。是我國首個以海洋科學家命名的科技獎項,旨在繼承、開拓和弘揚中國卓越科學家曾呈奎院士“愛國敬業、耕海澤農、前瞻布局、甘為人梯”偉大科學精神,秉承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和理念,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激勵廣大海洋科技工作者砥礪奮進,勇攀科學高峰。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