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9日,第一屆全國攪拌摩擦焊接與加工學術會議在桂林市成功舉辦。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先進焊接與連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由桂林理工大學廣西有色金屬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屬及材料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壓力焊專業委員會、中航工業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首都航天機械公司、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以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編輯部協辦。
會議主席由金屬所馬宗義研究員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國慶研究員共同擔任,副主席為桂林理工大學副校長陳學軍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會杰教授。來自國內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專家學者共計130多人參加了本次學術會議。中航工業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四九廠、天津航天長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首都航天機械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南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從事攪拌摩擦焊接與加工的行業龍頭企業均派代表參加。代表涵蓋了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船舶等主要裝備制造領域。
陳學軍教授為會議開幕致辭,他歡迎各位專家學者齊聚桂林,并祝愿會議圓滿成功。中國焊接學會副理事長、哈爾濱工業大學先進焊接與連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馮吉才教授為會議致辭。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攪拌摩擦焊技術在國內的艱難起步講起,回憶了主要發展歷程,特別指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吳林教授與中航工業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關橋院士等老一輩專家為推動攪拌摩擦焊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并提出了攪拌摩擦焊接未來發展的幾個方向。點點滴滴,娓娓道來,為年輕學者們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馬宗義研究員代表主辦單位向大會致辭,他介紹了發起本次會議的初衷以及各階段的籌備進展情況,并感謝各位代表的參會支持。他指出,盡管目前我國攪拌摩擦焊接與加工技術發展迅速,與十多年前相比,無論在理論上還是設備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國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研究單位與用戶單位之間的交流平臺。他希望大家加強交流與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支持,潛心開展相關技術研究,為我國攪拌摩擦焊接與加工技術的發展壯大與工程應用推廣貢獻力量。
在學術交流環節,馬宗義研究員、中航工業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欒國紅研究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國慶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會杰教授和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吳志明研究員分別作了“金屬所的攪拌摩擦焊接與加工研究進展”、“飛機結構產品攪拌摩擦焊接技術發展與應用”、“航天高強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技術及應用”、“多能場復合攪拌摩擦焊接技術”、“攪拌摩擦焊在軌道車輛上的應用”5個大會主題報告,分享了各自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工程應用實例。報告充分展現了目前我國攪拌摩擦焊接與加工技術的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現狀,讓參會代表們大開眼界。另外,還有50余位學者就“輕合金的攪拌摩擦焊接”、“高熔點合金及復合材料的攪拌摩擦焊接”、“異種材料的攪拌摩擦焊接”、“攪拌摩擦加工與制備”等研究方向分別作了邀請報告或口頭報告。金屬所肖伯律研究員,倪丁瑞、薛鵬副研究員以及4位研究生也分別作了報告。會場氣氛熱烈,交流與研討深入、充分,廣大參會代表均表示本次會議學術報告質量高,收獲頗豐,起到了很好的交流目的。
會議最后召開了組織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了后續系列會議的辦會方式。達成了輪流舉辦、競爭申請、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辦會模式,多家單位表達了承辦下一屆會議的強烈意愿。會議期間還籌劃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出版FSW/FSP??乱?。會議在友好而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參觀了桂林理工大學攪拌摩擦焊接技術中心。
附:會議舉辦背景
1991年英國焊接研究所發明的攪拌摩擦焊(FSW)技術,是焊接技術發展史上發展最快的焊接技術,由于“優質、高效、節能、環保”的特點被譽為“世界焊接史上的第二次革命”、“綠色焊接技術”。隨著FSW在鋁合金連接應用上的巨大成功,其應用對象迅速擴展到鎂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鐵、金屬基復合材料及異種金屬材料。目前FSW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能源、電子等現代制造業中廣泛應用并展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
1999年美國密蘇里大學在FSW基礎上發展的攪拌摩擦加工(FSP)技術,在超細晶材料制備、鑄件組織改性、材料原位合成、零件缺陷修復以及復合材料制備等方面顯示出獨特的優勢,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先進的材料制備加工手段,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我國在FSW/FSP研究領域發展迅速,論文數量居于國際領先地位,商業應用也處于一個快速發展時期。然而,至今國內尚沒有定期的全國性FSW/FSP學術會議,缺乏學術交流與研討的平臺。為此,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倡議并發起召開“全國攪拌摩擦焊接與加工學術會議”,旨在加強交流、拓展合作、推動共贏發展,進一步提高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發水平。
馮吉才教授致辭
馬宗義研究員致辭
欒國紅研究員作大會報告
王國慶研究員作大會報告
劉會杰教授作大會報告
吳志明研究員作大會報告
參會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