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中科院海洋所黨委書記王凡代表項目牽頭單位致辭,中科院海洋所所長助理李超倫主持會議。 王凡指出海洋所作為項目承擔單位,對該項目高度重視,表示將全力做好項目的各項保障工作。項目負責人侯一筠研究員對項目總體情況進行了介紹,項目主管、責任專家和項目群總體專家組組長分別發表了講話,對項目的管理和實施提出了嚴格要求和意見建議。各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課題實施方案,經過論證專家組質疑和討論,各課題實施方案順利通過論證。
侯一筠研究員介紹項目總體情況
該項目隸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專項,由中科院海洋所牽頭承擔,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共同參與。
項目提出了“特征機理-調查評價-評估模型-應急方案-示范應用”的總體技術路線,以“闡明風暴潮、巨浪、海冰和海嘯等海洋動力災害特征規律及其對近岸承災體作用機理,提出重大海洋動力災害及承災體脆弱性評價指標量化標準與實現的技術體系,建立海洋動力群發性災害風險評估模型和實時災情動態評估技術方案,研制重大海洋動力災害精細化預警預報產品和應急響應程序,建立服務于海洋動力災害應急管理部門和業務支撐機構的重大海洋動力災害應對綜合信息系統”為主要研究目標,選取山東和江蘇沿海高風險海域進行重大海洋動力災害風險評估、災害應對等應用示范研究,并推廣到南海和東海區域。
在全球變化背景下,海洋動力災害(風暴潮、巨浪、海冰、海嘯等)的群發性、難以預見性和災害鏈效應日顯突出,帶來的損失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開展海洋動力災害預警和應急處置技術研究對于國家防災減災具有重大研究意義和國家需求。該項目聚焦群發性重大海洋動力災害發生過程,針對災害應對技術研究,旨在建立服務于海洋動力災害應急管理和業務支撐機構的災害應對綜合信息系統,并在我國近海動力災害高風險區示范應用,研究成果將引領我國海洋防災減災由單致災因子災害過程轉向多致災因子災害過程過渡,切實提高海洋動力災害情景模擬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以及災害應急管理與響應能力,為國家的海洋戰略和防災減災服務。
文/環流室 劉澤
圖/綜合處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