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2017724日至26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主持的 “中國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態系統碳氮耦合循環與碳源匯效應研究”項目年度總結會在沈陽舉行。復旦大學穆穆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黃耀研究員,中山大學董文杰教授、河南大學萬師強教授,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黃鐵青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陳泮勤研究員,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巖土工程研究所魏迎奇研究員,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張峰處長,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地球科學處段曉男處長、李云龍副處長,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朱教君副所長(主持工作)、金昌杰書記,長白山科學研究院陳兆雙研究員等項目專家、管理專家出席會議。來自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植物研究所所、大氣物理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天津大學、長白山科學院等課題參加單位的60多位科研和管理人員參加會議。  

  朱教君、段曉男和張峰先后致辭。朱教君對項目爭取過程中項目團隊的努力表示肯定,對過去一年來專家組對項目的指導、科研人員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段曉男則從項目執行、交流合作、開放共享等方面對項目骨干提出了具體期望。張峰從項目管理方面提出諸多建設性意見,如建議更加重視目標實現和考核以實質性推進研究進展,促進學科交叉和交流,產出集成性成果,加強成果宣傳等。 

   項目首席韓士杰研究員首先從項目的科學目標和國家需求角度系統闡述了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和要求,以及過去一年來相關進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及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而4位課題負責人則分別從“植物—土壤—大氣碳氮耦合循環動力學研究”、“生態系統碳氮耦合循環生物學機制”、“生態系統碳源匯形成的機理及作用”、“森林、草地碳匯提升途徑”等4個方面對項目計劃研究任務的具體實施和過去一年的詳細進展進行分解和匯報,項目骨干亦就如何有效執行課題研究計劃、如何實現課題間有效高效協調等方面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研討。項目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和各課題年度總結報告,對該項目的科學意義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建議項目骨干緊跟國際前沿,提升研究意義,求新創新,提取公認亮點工作,同時兼顧項目整體性,根據項目研究目標來組織研究進展,并加強碳源匯研究的針對性,清晰界定研究范圍。穆穆院士在肯定團隊工作基礎上,就PJL-Whyme模型參數確定、強調其北方森林和草地特色、保證自主知識產權、將觀測數據和參數化模型集成有效結合等方面給出了具體建議和期望。 

 

會議現場

  “中國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態系統碳氮耦合循環與碳源匯效應研究” 是沈陽生態所2016年獲批的兩個國家重點研發項目之一,主要針對國際上有關凍土退化區生態系統碳源匯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碳氮有效性對氣候變化反饋研究的薄弱性,結合全球變化科學從地球化學生命各元素獨立研究向多元素相互作用綜合研究轉變的態勢,為凸顯我國植被快速恢復對減少碳源匯作用評估不確定性的重要作用,所開展的有關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態系統碳氮耦合循環與碳源匯效應研究。該項目通過建立評估植物群落發育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作用的方法,采用多時間序列同位素技術表達森林和草地氮有效性,構建適合中國北方凍土區森林和草地碳氮耦合及碳匯效應的全球動態植被模型,來補充我國全球變化數據庫,提出北方森林和草地氮沉降、氣候變化、火干擾和植被演替多目標增匯的科學管理建議,凸顯全面禁伐天然林等重大生態工程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作用,實現科學研究與社會、經濟效益的統一。(文、圖/“中國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態系統碳氮耦合循環與碳源匯效應研究”項目辦)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