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科學”號8月8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正在趕赴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的途中,預計12日抵達??_琳海山在哪兒?它有哪些秘密吸引科學家想對它一探究竟?
航次首席科學家徐奎棟介紹,海山又稱海底山,是指從海底計高度超過1000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海山如同陸地上的山脊,典型的海山由死火山形成,且以硬底為主,有些海山形成以有孔蟲砂或珊瑚砂為主的軟底沉積。全球海洋中估計有逾3萬座海山,其中60%以上分布在太平洋。
據介紹,海山最主要的特點是生物資源豐富。這是因為洋流遇到海山會向上走,形成上升流,將海底的營養鹽帶到海山上方,吸引生物在這里聚集。同時,上升流會改變海山上方流場,形成環形的泰勒柱,將生物控制在海山周邊。
因此,海山藏有大量有商業價值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通常是大洋漁場的所在地,也是鯨魚、鯊魚等大洋遷徙動物的“加油站”。
“西太平洋海底地質運動非?;钴S,是全球海山系統分布最為集中的海域,”徐奎棟說,“我們對雅浦海溝和馬里亞納海溝附近的兩個海山區展開的調查顯示,這兩個海山區距離只有180公里,但共有生物的比例只有12%,其他生物都不相同?!?/p>
徐奎棟說,卡羅琳海山和上述兩個海山形成一個三角區,此次科學家就要通過對卡羅琳海山的環境與生物生態調查,探秘3個海山生態系統的共性和特性及其驅動因子。
“關于海山區各自特有生物比較多的原因,由于調查欠缺及認識不足,目前仍存較大爭議,”徐奎棟說。
據介紹,學界對此提出了多種假說。例如,海山綠洲假說認為,突出的地貌特征和水團相互作用使得海山營養物質豐富,造成高生物量和高物種多樣性,但并未與非海山區的種群形成隔離。海山孤島假說則認為,海山類似于陸地島嶼,生物種群因隔離分化而獨特,但多樣性相對較低。徐奎棟表示:“目前人類調查過的海山只有300多個,僅占全球海山的1%,而開展生物調查的海山還不足50個?!?/p>
據了解,卡羅琳海山臨近雅浦海溝和世界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是海底地質運動活躍地帶,因此海山火山巖的物質組成及成因等也是海洋地質科學家感興趣的問題。在本航次中,科學家將開展水文物理、化學及生源要素、地形地貌和底質環境及生物生態等多學科協同探測與研究。
“卡羅琳海山尚未被人類調查過,公開數據顯示其位于水下50米至200米之間,實際情況還要等我們到實地去測掃才知道,”徐奎棟說。
太平洋上金色晚霞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