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獲日本光化學獎
日前在日本仙臺舉行的日本光化學協會2017年度會議(Annual Meeting on Photochemistry 2017)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院士李燦獲得日本光化學獎,以獎勵他在太陽能光催化和光電催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并受邀在大會上做了題為“光催化和光電催化的光生電荷分離的研究”的獲獎報告。同時獲獎的國際科學家還有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A. M. Brouwer教授和印度芭芭原子能研究中心的A. C. Bhasikuttan博士。
日本光化學獎由日本光化學協會(JPA)設立,旨在表彰世界范圍內的為光化學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是目前光化學領域的世界級權威獎項,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李燦研究團隊長期以來致力于太陽能科學轉化的研究,特別是在太陽能光催化和光電催化分解水和二氧化碳還原的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先后在國際上發展了光催化體系的雙助催化劑策略;提出了半導體異相結促進光生電荷分離的慨念;發現了晶體光催化劑晶面間電荷分離效應;并通過自主研發空間分辨表面光電壓譜(SRSPS)和開爾文探針原子力顯微鏡 (KPFM),在國際上最早實現了實際光催化劑表面光生電荷的成像?;诨A研究的進展,構筑了多個高效光催化分解水體系。這些工作受到國際太陽能光化學和光催化領域的關注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