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加有效地加強國內核電管理機構、核電設計單位、核電設備制造廠家、核電廠和核電材料研究單位在核電關鍵材料環境服役行為方面的信息溝通和合作研究,進一步提高我國核電關鍵材料研發、核電裝備制造和服役行為評價及運行管理的水平,9月25日至28日,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五屆核電站材料與可靠性國際研討會暨亞洲核電廠水化學與腐蝕國際研討會(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terials and Reliability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Symposium on Water Chemistry and Corrosion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Asia-2017)在沈陽成功召開。
會議主席由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韓恩厚研究員和骨干吳欣強研究員擔任。來自國內外共計30余家單位的147位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會。美國工程院院士Peter L. Andresen博士、歐盟腐蝕協會主席Damien Feron、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Ulla Ehrnsten、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總工竇一康、日本東北大學Yutaka Watanabe教授和環境促進開裂國際合作組織主席Tsung-Kuang Yeh教授以及來自美國GE全球研究中心、美國ISOFLEX、英國牛津大學、瑞典Sandvik、芬蘭VTT、芬蘭CORMET、日本東北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日本原子能協會、日本應用能源研究所、日本日立公司、日本東芝公司、日本三菱化學、韓國高等科技院、韓國原子能研究院、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所等本領域有重要影響的40多名海外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國內的參會代表主要來自核電設計單位、設備制造單位、核電廠、電站監管單位以及相關研究所和大學。大會共計收到100余篇論文,包括大會特邀報告5篇、分會邀請報告10篇、分會口頭報告40余篇及墻報30余篇。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圍繞“核電廠運行水化學操作經驗與腐蝕”、“核電廠材料和可靠性”、“水化學和流動加速腐蝕”、“水化學和燃料性能”、“模擬和監測技術”、“輻射緩解與去污技術”、“輔助系統及將來技術”、“核系統材料老化問題”等8個主要議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此外大會共收到30余篇墻報,作者現場進行了講解,同時邀請了14位國際專家擔任評委進行點評。經過激烈角逐,評出了6個優秀墻報獎。大會主席韓恩厚研究員為每一位獲獎者頒發了獲獎證書。
參會代表普遍表示,此次研討會主題明確,報告內容豐富,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現場討論熱烈。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辦,將為解決我國核用材料與裝備的制造和安全評價、運行核電廠水化學優化應用提供技術支持,加強我國核電站設備老化管理與失效分析的整體技術力量,促進解決國內電廠制造、運行和延壽(許可證延續)中的材料和水化學問題,更好地支持未來大量核電站的建造和安全可靠運行,深化該領域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并不僅對核電材料的國產化和自主運營提供重要保障,對我國核電標準與法規的建設與完善、安全審評與發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此次會議得到中國科學院、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核電材料安全與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的贊助和大力支持。
金屬所楊銳所長致辭
大會主席韓恩厚研究員致辭
大會主席吳欣強研究員致辭
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總工竇一康作特邀報告
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Ulla Ehrnsten作特邀報告
會議現場
墻報展示
參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