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IEEE T. BioMed. Eng.特別報道圖片即本研究示意圖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雜志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中科院二區期刊)以亮點論文的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在類生命機器人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Multip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 Cells Using AFM by Indentation and Vibration, 2017, 64(12): 2771-2780. https://tbme.embs.org/)。 

  IEEE T. BioMed. Eng.每期選出具有重要原創性成果的學術論文,作為亮點成果于當期網站首頁進行推薦。這是本年度繼獲Biophysical Journal,Lab on a Chip,Small,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bioscience等封面刊載后,微納米組科研成果再次獲得國際權威期刊特別報道,表明沈陽自動化所在機器人領域不斷取得新的進步,創新能力及國內外影響力穩步提升。 

  類生命機器人是機器人領域的前沿方向,是將生命體與傳統的機電系統有機融合,形成的一種新的類型機器人系統。類生命機器人具備生命體與傳統的機電系統的各自優點,如生物體的高能量轉換效率、本質安全性,以及機電系統的高強度、高重復性等特點,從而有望解決制約著機器人發展的能源供給、驅動控制、作業靈活性等問題,吸引了全球眾多科學家的研究興趣。盡管經過不斷發展,類生命機器人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對驅動細胞的多維機械特性同步檢測技術和理論研究,類生命機器人的運動控制、動力學匹配等問題依然是當前面臨的關鍵挑戰。 

  針對上述問題,沈陽自動化所微納米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于受迫振動理論的單細胞多維機械特性同步獲取技術。IEEE T. BioMed. Eng.特別報道圖片為本研究示意圖:采用振動基底與原子力顯微鏡相結合的方法,分別獲取基底與細胞受迫振動的動態曲線。并根據受迫振動理論對動態單細胞進行機械動力學建模,從而根據所測得的動態曲線辨識理論模型中的未知參數,獲得單細胞的多維機械特性。 

  由于原子力顯微鏡具有對生物樣本無損檢測的特性,同時采用基于受迫振動理論的測量方法,可實現單細胞的粘性、彈性、質量多維機械特性的原位無損同步獲取,為以細胞為驅動單元的類生命機器人的動力學匹配及控制方法研究奠定技術基礎。 

  沈陽自動化所微納米課題組專注于納米技術、生物技術與機電系統的融合,期望利用新的物理和生物原理,實現機器人感知、驅動和控制性能的提升。課題組先后于Smal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Lab on a Chip,Nanoscale,IEEE Trans系列匯刊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系列論文。課題組研究布局逐步系統化、體系化,為未來取得更好的成果奠定了基礎。(機器人學研究室)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