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201818日,中國科學院森林生態與管理重點實驗室2017年度學術年會在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召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傅伯杰院士,副主任劉世榮研究員,委員于貴瑞研究員、孫建新教授、張大勇教授、王傳寬教授、薛建輝教授、賀金生教授、朱教君研究員、郝占慶研究員和方運霆研究員等出席會議。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重點實驗室處侯宏飛處長,沈陽生態所黨委書記金昌杰、科技處處長卓君臣參加會議。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共120人參加了會議。

 

實驗室主任郝占慶研究員作年度工作報告

 

  首先,實驗室主任郝占慶研究員作實驗室2017年工作報告。報告分別從實驗室概況、本年度主要研究進展、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組織管理與運行四個方面做了匯報。實驗室骨干成員朱教君研究員、王緒高研究員、郝廣友研究員、白娥研究員、方運霆研究員和閆巧玲研究員,分別以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40年生態成效評估、森林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樹木水力結構與環境適應性研究進展、微生物殘體對森林土壤有機氮的貢獻、森林土壤氣態氮損失動物傳播種子對森林生態系統管理的啟發為題,代表實驗室三個研究方向作學術進展報告。 

 

 

 

 

白娥研究員(上左)、郝廣友研究員(上右)、王續高研究員(下左)、閆巧玲研究員(下右)作報告

 

  在討論階段,與會專家和委員就實驗室本年度的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人才隊伍、野外平臺建設、研究工作及未來發展發表了意見。大家充分肯定了實驗室在青年人才培養、研究方向定位及組織管理等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績,在此基礎上,還對實驗室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要進一步加強實驗室三個研究方向間的有機聯系和相互融合,考慮國家戰略需求(如森林健康、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價、森林可持續管理、森林資源保護和利用、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等),加強實驗室研究工作的頂層設計,以特定的科學問題為主題、依托長白山站、清原站,講好東北故事,使實驗室各方向的研究工作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二、天然林方面的研究可借鑒三北防護林效益評估研究工作的經驗,對東北地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20年生態成效進行評估,為國家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可以針對目前天然林不合理的經營活動向國家提出對策建議;三、研究方向可進一步做些調整,建議將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單獨作為一個方向;四、目前研究工作主要側重于植物部分和地下部分,關于食物網方面的研究還較欠缺,應加強多營養級的整合研究;五、小尺度的研究工作占了絕大部分,大的空間尺度和長時間尺度研究較少,需要進行協調;六、實驗室的名稱是“生態與管理”,除了理論基礎研究之外,還要加強應用研究,例如: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的研究結果如何與東北生物多樣性保護、珍貴樹種保護等應用相結合;七、實驗室作為一個平臺,要把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機構納入到實驗室范疇,加強與其他科研院所的合作,進而提升學術引導地位,例如,把實驗室的開放基金作為吸引國內外機構、專家參加工作的經費,提升實驗室的知名度;八、加強年輕人的培養,過去以發表文章為導向逐步轉為面向戰略思考、擴大年輕人視野。

 

  傅伯杰院士作總結發言 

 

 

  最后,學術委員會主任傅伯杰院士進行總結發言。首先,傅院士對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人才隊伍建設及組織管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根據實驗室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一是要從系統的角度加強對生態系統整體性的認識,注意從多角度、多層次開展生態系統研究;二是要積極面向國家需求的森林經營、撫育和更新等具體目標,繼續加強生態系統管理方面的研究,發揮自身優勢,體現研究成果的實用性,與國家的森林保護、功能提升的需求結合;三是進一步發揮野外臺站的優勢,加強與野臺站的整合,完善二者間的合作機制;四是繼續深化國際合作研究,提高國際合作的水平與實效。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