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二號”
“潛龍三號”
桑子剛迎接“潛龍二號”團隊
李碩迎接“潛龍三號”團隊
5月4日晚,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執行中國大洋第49航次西南印度洋調查任務的“潛龍二號”和"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B航段海試任務的“潛龍三號”科考隊員圓滿完成科考任務勝利凱旋。沈陽自動化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桑子剛、副所長李碩分別前往沈陽桃仙機場迎接。
“潛龍二號”科考隊員在春節前出發參加海試直至5月4日歸來,在我國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進行了長達3個多月的調查作業任務。分別在玉皇等7個位置跨度較大的合同區塊成功開展了AUV工程化應用,共下潛11次,其中9個潛次成功在海底執行了探測任務,潛水器水下探測作業時間總計約260小時,其中第49潛次創造在西南印度洋3804.47米的最大下潛深度。完成使命航程654千米,探測覆蓋面積共計241平方千米,獲得近海底精細地形數據、水體異常探測數據、地磁數據。通過對探測數據分析,發現多處熱液異常及疑似熱液異常區域,為基本圈定礦化異常區奠定堅實的基礎。在3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們在根據航次實施任務的要求完成調查任務的同時,還對“潛龍二號”升級項目的無母船值守作業和多探測傳感器模塊化搭載作業兩項新功能進行了驗證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升級采用技術方案可行,達到了預期目的。
執行“大洋一號”綜合海試B航段海試任務的“潛龍三號”憑借出色的表現高分通過專家組的現場海試驗收,并通過2個潛次完成了3個區塊的試驗性應用,獲得了大量微地形地貌數據、海底照片、水體參數數據及磁力探測數據等,全部探測數據均完整有效。 “潛龍三號”在整個航段中展現了非常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各項技術指標測試驗證中又有新突破:最大續航力創深海AUV單潛次航程新紀錄,總航程156.82公里,航行時間42.8小時,大大提高了單潛次試驗探測面積;最大速度達到3節,提高了潛水器抗流能力;潛水器全程工作穩定可靠,提高了探測效率。此外,“潛龍三號”還探索了長途跋涉幾十公里跨區域的作業模式,減少了收放次數、節省了船時。
科考隊員在工作中秉承“獻身、求實、協作、創新”的沈陽自動化所精神,發揚了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團結協作,同心同力,為海試、試驗性應用和工程應用等工作順利完成做出重要貢獻,有利推動我國深??茖W研究走向國際前沿,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實現國家海洋強國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水下機器人研究室、綜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