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DNL0313王二東研究員團隊開發的“海洋移動供能平臺”技術和DNL0306陳劍研究員、郭德才副研究員團隊開發的“高比能量、高可靠性鋰硫電池及電池組”技術,憑借其技術的革新和科技創意,扎實的科研基礎以及出色的現場路演表現,從625個項目中脫穎而出,與其他28個項目在第一屆“率先杯”未來技術創新大賽中取得優勝。第一屆“率先杯”未來技術創新大賽優勝項目將獲得免試資格,直接入駐中科創客學院,可享受一年免費孵化服務,并且有機會進一步獲得國家科技創新特區、主辦單位和支持單位的課題立項支持,以及相關投資機構的融資支持等。
“海洋移動供能平臺”創造性的利用金屬/海水燃料電池構建海洋移動供能平臺,實現在海洋中的持續能量供給。金屬/海水燃料電池具有電池能量密度高,可全海深工作,安全性好,成本低等特點。該海洋移動供能平臺可實現自主移動,可動態的為無人潛器等裝備進行能量補充,是一種全新的海洋裝備能源供給模式,對大幅提高裝備的水下續航能力,全面提升我國海洋綜合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高比能量、高可靠性鋰硫電池及電池組”技術以材料研究和電池技術開發為核心開展科技攻關。通過研究電極材料制備技術-結構分析-電化學性能關聯機制,設計和研制出具有優異特性的正極,負極和電解質材料等;通過設計和優化電池的組成和結構,優化材料,部件及電池的制備工藝,開發出鋰硫電池工程化關鍵技術,研制出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鋰硫電池及電池組。該技術通過對高空無人機用鋰硫電池應用特性研發和實際工況測試,可研發出滿足無人飛行器用高比能量鋰硫電池及電池組,提高我國在無人機長滯空域的戰略能力。
據悉,本次大賽由軍委科技委發起,中國科學院主辦,于今年1月26日啟動,共170多家科研院所、社會研究機構、高校、企業及創新創業團隊總計625個項目、3000余名選手參賽。經過激烈的初賽、復賽、決賽,歷經半年角逐,最終有30支隊伍取得最終的決賽優勝。此次大賽以“夢想驅動、智勝未來”為主題,旨在挖掘一批極具創新的科技預見和技術;遴選一批未來20年內升級乃至顛覆傳統或主流模式,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等建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技術;發現和培育一批極具創新能力的青年科研和創業人才;探索符合我國科研院所特點、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和學生創造活力、服務國家科技前沿創新的新體制機制。
大連化物所兩項技術在中科院首屆“率先杯”未來技術創新大賽決賽中取得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