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4月16日,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召開,海洋所王斌貴等完成的“紅樹林來源海洋真菌中含硫、含氮等天然產物的結構與功能研究”、陳卓元等完成的“太陽能驅動的海洋腐蝕光電化學陰極保護新技術及性能提升機制研究”、段繼周等完成的“海洋微生物電活性腐蝕機理及新型抗菌防污技術研究”三個項目榮獲自然科學二等獎。 

  “紅樹林來源海洋真菌中含硫、含氮等天然產物的結構與功能研究”:該項目圍繞海藻、紅樹林等特殊環境來源的海洋真菌,開展含硫、含氮等代謝產物的結構與活性研究,建立了海洋真菌中含硫、含氮化合物的高效分離和快速鑒定的方法體系;發現了兩類(含硫、含氮)新結構代謝產物,形成了海洋真菌中含硫、含氮化合物的特色研究;獲得了三個抗腫瘤候選藥物先導化合物,多個新骨架分子被英國皇家化學會主辦的國際著名期刊Nat.Prod.Rep.遴選為“熱點化合物”。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與引用,為抗腫瘤海洋藥物研發提供了豐富的候選藥物先導化合物,為海洋植物源內生真菌資源的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推動了海洋天然產物相關學科的發展。 

基于多種策略發現海洋植物內生真菌新穎天然產物

  “太陽能驅動的海洋腐蝕光電化學陰極保護新技術及性能提升機制研究”:該項目研發了太陽能驅動的海洋腐蝕光電化學陰極保護新技術,創造性地將大氣腐蝕與光電化學結合起來,為海洋環境金屬的腐蝕防護提供了嶄新的防護對策——金屬腐蝕的光電化學陰極保護技術,利用太陽能光電轉換功能材料,為在海洋大氣及淺層海水環境中服役的金屬提供光生電子,實現了利用太陽能來對金屬材料進行陰極保護,在海洋腐蝕與防護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項目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柔性有機高聚物半導體g-C3N4材料巨大的光電化學陰極保護應用潛力,首次通過電化學方法研究證實了Ag納米顆粒修飾對g-C3N4材料的光電性能提升的重要影響,揭示了光電化學陰極保護作用的影響機制和必要條件,將為光電功能涂層在海洋金屬腐蝕防護中的應用提供更全面的理論指導。  

   

類石墨相 g-C3N4材料的光電化學陰極保護機制示意圖

  “海洋微生物電活性腐蝕機理及新型抗菌防污技術研究”:該項目圍繞海洋腐蝕微生物在鋼鐵材料表面的群落組成、典型微生物影響的鋼鐵材料加速腐蝕機理、微生物腐蝕的控制技術等方面進行系統深入研究。發現海水環境鋼鐵銹層內存在腐蝕微生物群落,填補了海洋鋼鐵銹層腐蝕的分子微生物學研究空白,建立了國內首個腐蝕與污損功能特色的微生物菌種庫;提出了電活性生物膜腐蝕機理,建立了微生物-導體材料的電子傳遞測量技術,從電子傳遞角度揭示了微生物-鋼鐵腐蝕新機理;提出了系列針對微生物腐蝕防治新方法,是海洋鋼鐵腐蝕防護技術體系的重要補充。研究成果對深入認識海洋腐蝕現象,發展海洋耐蝕金屬材料和新型環保腐蝕與污損控制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鋼鐵腐蝕銹層中細菌群落在屬水平上的相對豐度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