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5月25日,“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和諧發展公眾教育”院士論壇暨首屆中國動物學會“長隆獎”頒獎儀式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舉辦,八位兩院院士、一百余位動物學界知名科學家及青年科研人員參會。中科院海洋所袁劍波副研究員榮獲首屆中國動物學會長隆獎“啟航獎”,這是海洋所及甲殼動物學研究方向唯一獲獎者,以表彰其在動物學研究領域做出的創新性貢獻。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領導人氣候峰會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這是中國政府繼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之后,面向世界發出的又一具有重大深遠意義的戰略倡議,是應對全球生態危機的“中國方案”。在此背景下,中國動物學會和長隆慈善基金會共同設立了“長隆獎”,以表彰在動物學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動物學科技工作者,促進動物學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長隆獎“啟航獎”頒獎儀式 

  在廣東長隆動植物保護基金會資助下,中國動物學會開展了“中國動物學會長隆獎”候選人的推薦和評選工作,從全國動物學會及各分會遴選出20位優秀動物學科技工作者。本屆“長隆獎”獎項分為“功勛獎”“成就獎”“國際學者獎”“新星獎”與“啟航獎”五大類。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宜瑜榮獲“功勛獎”。我國“成年體細胞克隆牛第一人”陳大元、有“熊貓教父”之稱的胡錦矗、原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王祖望分獲“成就獎”。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知名學者Michael William Bruford榮獲“國際學者獎”。另外還有5名科研團隊學術帶頭人受頒“新星獎”,10位青年科研人員受頒“啟航獎”。     

  袁劍波,中科院海洋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海洋無脊椎動物基因組學和適應性進化生物學研究,于國際上率先完成我國最重要的幾種水產經濟物種(凡納濱對蝦、中國明對蝦、中華絨螯蟹、仿刺參)基因組破譯,并從全基因組角度揭示蝦蟹等獨特生物學特征的遺傳機制,首次發現遠緣十足類環境適應趨同進化的現象及機制。近五年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和Communications Biology,及PLoS Biology,Molecular Ecology等學術界主流期刊發表論文13篇,相關研究成果被列為Web of Science高被引論文,也被評為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和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 

 
附件:
    9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_国产苏怡静事件在线看_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